中医古籍
  • 京城四大名医

    萧龙友(1864年~1962年)为前清拔贡。精通文史,以文为医,医文并茂;善读书,多批校,生前曾将一部《医方类聚》赠送给北京中医学院,字里行间加批加议,勤求古训,堪为后学楷模。曾与孔伯华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培育国医人才。

    在临床方面,主张老少治法应有不同,对象不同就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但又要顾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他调理虚证,多采“育阴培本”之法。调理慢性病症,特别注意病者的“五志七情”。治痨除着眼肺肾外,更要重于脾。他的临证方案及遗稿很丰富,按语用辞犀利,读之成诵,理法方药无不悉备。

    1942年,孙中山先生病重,难以饮咽,便请他诊治。他认为病根在肝,已呈现病入膏肓之态,非药可及。孙中山先生病逝后经过病理检查,果然死于肝癌,其脉诊之精准受人称赞。

    孔伯华(1884年~1955年),是我国近代一位具民族气节的医学家,幼承家学,研讨古医籍。解放前曾与萧龙友先生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历时十四年,毕业生达七百余人。1918年曾赴农村开展防疫工作,成绩卓著,开我国防疫工作之先河,编有《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十卷。擅长温热病学,喜用石膏。

    1929年汪精卫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时,明令废止中医。这一反动政策,立即激起中医界的极大公愤。各地推出代表齐集上海进行抗议,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进行斗争。孔伯华先生被推为临时主席,全国舆论支持,使反动当局不得不收回成命,并被迫同意成立国医馆。解放后,他担任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曾在给主席写的信中要求中西医并重和加强中医教育,这一请求得到了主席的支持。1955年孔伯华逝世,周恩来总理亲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亲临他的寓所吊唁。

    汪逢春(公元1887年~1948年),精究医术,博览群书。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启迪后学。其遣方用药很有特点,可将其用药风格概括为“繁花似锦”。他对药物的炮制、产地、相须、相使、相畏等十分讲究,在药物的选择搭配、服用方法上也很有研究。

    他热心公益事业,尤注重培养人才,提倡在职教育。1942年曾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中医中药界培育人才,虽是短期培训性质,但汇集同道多数是有真才实学的前辈,如霍文楼、杨叔澄都是主讲教师,近代名医郭士魁就是当时的学员。他热心教育事业,提携后进,多有贡献。

    施今墨(1884年~1968年),浙江萧山人。十三岁从其舅李可亭先生学医,弱冠追随黄兴奔走革命,后以宦海浮沉,遂弃政专以医为业。民国初年提倡中西医结合,尝谓:“中医累积千余年之经验,必须与西洋医学相结合,始能究明真理。”素主中医辨证,西医辨病,辨证辨病相结合,总结疾病规律,才能取得古人理论精华指导临床实践,因此独创一格,医名大噪。

    国民党反动统治当局曾拟废止中医。施先生到处奔走,联络各省医家,数次请愿,与国民党当局力争,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国民党当局被迫停止废弃中医之举,但限制中医培养人才,不许成立中医学校,限制开业登记,意图使中医自生自灭。施先生以门诊收入开办“华北国医学院”,培养出六七百位优秀中医人才。

    北京是一座古城,元朝以后经济日趋发达,医学也得到较快发展,由儒而医,名医辈出。晚清至民国,北京曾出现被群众称誉为“四大名医”的中医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他们分别擅长治虚劳病、温热病的、湿温病、心脏病及其他内科杂病。(原载中国中医药报)

更多中药材
  •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
  • 由于我们长期低头或者伏案工作,造成的这个颈部肌肉劳损就会引起颈肩酸痛的症状,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确诊是颈部肌肉劳损而造成的颈肩酸痛,治疗起来也非常的简单,这个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首先准备个热水袋,热水袋也充满热水之后啊,裹上毛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