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痉挛性斜颈

    【概述】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器质性疾患。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本病症以成年人多见,至今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尚无特效疗法,药物和手术疗效均不确切。

    在古医籍中,尚未发现应用针灸治疗本病症的类似记载。

    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现代报道,始于70年代,用针刺配合梅花针局部叩刺,治愈2例[1]。但有关主要临床资料,则基本上都见之于80年代之后,除少量个案治验之外[2],均为多例观察。穴位刺激方法,则用针刺、电针及共鸣火花及感应电穴位刺激等。特别是后者,不仅观察的例数较多,而且效果也十分明显。鉴于本病临床上少见,针灸治疗又是近年的事,故其临床治疗规律,尚有待进一步探索。但又因本病中西医均缺乏良法,故特辟一节,予以介绍。

    【治疗】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天容、容后、天窗、臂臑。

    配穴:阳白、合谷。

    容后穴位置:下颌角后方,耳垂后凹陷直下1.5寸处。

    (二)治法

    每次取颈肌痉挛较突出之同侧颈部主穴一个和双侧臂臑穴,另酌取配穴一个(同侧)。颈部主穴和配穴,针刺入得气后,略作提插捻转,接通电针仪。其中,颈部穴接负极,配穴接正极。具体要求如下:天容穴,直刺5~8分,电针时头向针刺侧转动并有同侧耸肩运动;容后:直刺0.5~1寸,电针时头向针侧转动;天窗:直刺5分或向上斜刺1寸,电针时针侧有仰头及耸肩动作。臂臑穴,向内下方斜刺1.5寸,待有酸胀等得气感后,作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1分钟,留针,不接电针。通电或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未愈者停针3~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8例,结果均获痊愈。其中4例,经7~9年随访,都未复发[4,5]。

    穴位电疗

    (一)取穴

    主穴:风池、肩井、扶突。

    配穴:百会、合谷、安眠。

    (二)治法

    主要采用共鸣火花和感应电进行穴位刺激。主穴据痉挛性斜颈的不同症型而选取:水平旋转取全部3个穴;后屈型取扶突,前屈型取风池和肩井。先以感应电刺激。系采用普通电疗机的感应部分,输出为0~18V交流电。其中1挡为3V,2挡5V,3挡9V,4挡15V,5挡18V;频率为60~80赫兹,为不规则针形波。感应电治疗时,将两个手柄同时置于两个穴位上,用断续电进行治疗。刺激方法如下:水平旋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先置于双风池穴,断续通电3分钟;向下滑至肩井穴,断续通电3分钟;然后,再放置于双扶突穴,断续通电1~2分钟,并指导患者作头部运动,再在该穴通电2分钟。后屈型患者,将两手柄同时置于扶突穴,断续通电5分钟,指导患者作头部运动,然后再按上法重复1次。前屈型患者,先将两手柄置于双风池穴,断续通电3分钟,向下滑动至双肩井穴,通电3分钟。断电后,指导病人作头部运动,之后再按上法重复1次。感应电穴位刺激,开始时先调到3V,然后逐渐加大,直至肌肉出现明显收缩而患者又能耐受为止。

    然后用共鸣火花进行治疗。以叉状电极或小圆电极接触穴位上。主要的刺激穴位为风池穴和配穴。其剂量为成年人中等量,老人或儿童弱刺激。每穴刺激3分钟。上述穴位除风池选用双穴外,安眠、合谷均用单穴(对侧或同侧),如患者失眠,则改双安眠穴。

    感应电和共鸣火花穴位刺激,每日1次,15~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头颈部异常运动消失,颈部可做任何方向自主运动,局部肌肉硬化恢复正常;显效:头颈部异常运动消失或基本消失,在过度疲劳或紧张时偶发;有效:头颈部异常运动数减少,幅度减小。

    以上法治疗42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40例(95.2%),显效1例(2.4%),有效1例(2.4%),总有效率达100%[3]。

    【主要参考文献】

    [1]韩祖濂,等。针刺治愈痉挛性斜颈。新中医 1975;(1):50。

    [2]尤安民。针刺治愈痉挛性斜颈一例报告。河北中医 1983;(4):36。

    [3]李俊英。共鸣火花及感应电穴位治疗痉挛性斜颈42例。中华理疗杂志 1982;5(2):93。

    [4]吴经伟。针治痉挛性斜颈初步探讨。上海针灸杂志 1985;4(2):17。

    [5]曹维婷。针刺治愈痉挛性斜颈。山西中医 1987;(6):12。

更多中药材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
  •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