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肾下垂

    【概述】

    肾下垂,系肾脏位置异常。多见于年老、体弱或消瘦体型者。其临床表现为腰骶部胀痛,尤其在久立、负重及远行后更明显。有时触诊可及下垂之肾脏,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肾脏位置低于正常水平,或当身体由立位变为卧位时,肾脏的移动度大于3.5~5.5厘米。现代西医学对本病症尚无理想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肾下垂,在古代医籍尚未发现有关记载。现代较早的报道为1977年,有人采用点穴推拿之法治疗186例肾下垂,结果全部有效,痊愈78例中,仅3例复发[1]。80年代以来,应用穴位低频电疗加穴位注射[2],或体针配合耳针[3]等,都有较好的疗效。通过临床实践,还发现了一些对本病症有效的新穴。迄今为止,虽然报道文章不多,但观察例数不少,值得参考借鉴和进一步探索。

    【治疗】

    针灸

    (一)取穴

    主穴:夹脊胸11、胸12。

    配穴:肾俞、脾俞、胃俞、足三里。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效不显者,加取配穴。夹脊穴,宜快速直刺进针,然后缓缓送针,刺入1~1.5寸,以探索满意针感。针夹脊胸11时,要求针感向肾区或下腹放射,针夹脊胸12时,要求针感向髂脊旁或下腹放射。若伴有胃下垂时,兼取夹肖胸7、8、9、10穴,有针感即可。针以上穴,针向既不宜偏向脊骨,防刺入脊髓;又不宜偏向外侧,防刺中内脏。留针20~30分钟。配穴可用温针,或无瘢痕灸3~5壮。针灸间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例(共14枚肾),结果,右肾11枚,8枚痊愈,2枚好转,1枚无效;左肾3枚,2枚痊愈,1枚无效。总有效率为85.7%。11例中有3例兼胃下垂,2例明显好转,1例无效[4]。

    体针加耳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水分、解垂、委中、阴谷(以上为体穴);2、肾、腰椎、尿道(以上为耳穴)。

    配穴:食纳不佳加足三里,便秘加支沟或大肠(耳穴),便溏加关元,眠差加神门。

    解垂穴位置:髂前上棘内3寸。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加用配穴。体针一般先取水分、解垂。直刺进针,深度约1~1.5寸,得气之后,再调节针感方向,使感应向上。提肾时。用泻法。其中解垂一穴,针感明显,可向四周放射,提肾时,宜使针感向上及向外侧扩散至腰部。然后改为平补平泻法。肾脏上升时产生恶心欲吐者,加阴谷;肾脏复原后,刺委中以巩固效果,均直刺,施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

    耳针,探得敏感点后,用5分毫针刺入,留针半小时。或采用埋针或耳穴压丸法。

    体针及耳针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第二疗程起,视症状改善情况,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尿检及物理检查正常,触诊未扪及肾体。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超声波检查示肾体上升1~3厘米,尿检红细胞相对减少或消失,触诊肾体稍有上升。无效:经1~3疗程治疗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共治128例,以上述标准评定,结果痊愈41例(32.0%),有效73例(57.1%),无效14例(10.9%),总有效率为89.1%。其中,对游走性肾下垂,虽有效果,但不易巩固[2]。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克俭,等。点穴推拿治疗肾下垂临床疗效观察。江苏医药

    1977;(2):18。

    [2]傅行先,等。穴位低频电疗加穴位注射治疗三例肾下垂。江西中医药

    1982,(4):57。

    [3]姚卫良。针刺治疗肾下垂128例分析。江苏中医杂志

    1981;2(1):36。

    [4]华延龄,等。针刺治疗肾下垂11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5;20(3):114。

更多中药材
  • 前几天在门诊的时候呢,接诊了一位胆汁反流病的患者,嗯,来找到我的时候呢,说很多医院都去看了,药也吃了挺多啊,就是总是治疗效果不好啊。我觉得这个病人也挺复杂的,我就看了一下他服用的药物啊,结果我一看他的药物呢,主要是这个啊,我们叫拉唑一类药物......
  • 所谓的阴阳两虚就是你既有阴虚的症状,同时又有阳虚的症状。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来看诊,他说自己在冬天的时候感觉特别的怕冷,穿的比别人就是特别厚,总是感觉自己后背凉,腰凉,腿凉,脚凉,甚至是屁股都是凉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觉不到热乎,有一种就是像......
  •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