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季谨防“情绪中暑”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在生活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生理卫生,常常忽略心理上的健康。在酷热的夏季,人们除了出现身体中暑外,很多人还会出现心理上的“中暑”。

    人为何出现“情绪中暑”

    据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情绪好坏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夏季,由于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一些人会出现心烦的表现。有的人即使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会因为看到窗外强烈的光照等而产生烦躁的情绪。除了气温变化之外,不良情绪还与人出汗较多、睡眠缺乏和饮食不足有关。这些不良因素会导致人体电解质代谢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而出现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另外,夏季,人的植物神经系统也容易出现紊乱。植物神经系统主管人的消化系统,也影响着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紊乱会使人多梦,降低人的睡眠质量。所以,“情绪中暑”对夏季健康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人,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因此发生猝死。

    “情绪中暑”的常见症状

    (1)情绪烦躁不安,爱发脾气或头昏脑涨,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下降。(2)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也缺乏热情。(3)头脑迷糊,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4)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等。

    如何远离“情绪中暑”

    合理安排生活

    应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地放缓进度。在生活上要定时起居,条件许可应睡个午觉,以保证睡眠充足。在封闭的房间里不要停留过久,居室要注意通风,并尽可能地将室内收拾得简洁些,以避免出现压抑感。

    避免不良情绪

    面对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首先自己要冷静,遇事不要冲动;其次是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急躁和冲动,好言相劝;要善用辩证法,懂得用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选择清淡饮食

    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应少吃油腻食物。要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些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

    静心养生,遇事和气

    应顺应自然,学会适应,除了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外,心静也是抵御热浪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研究发现,当人保持安静的心态时,机体肾上腺素的分泌会明显减少,人们因出汗等产生的热感就会减轻。(易善永)

更多中药材
  • 项仁海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