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以黄帝的名义创造了一个“有效期”最长的医学理论

    黄帝号轩辕氏,姬姓,一说姓公孙,为姬姓部落首领,被认为是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该书共18卷,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书,各9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以黄帝与他的大臣们问答对话形式讲述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古代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方法。该书奠定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但这本书并不是由黄帝所编纂,而是一本托名之作。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来阐释生命和疾病的变化规律,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各成体系,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联系全身,在精气血津液的升降出入运动中,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进行和谐的生命运动;认为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和外邪两个方面的力量强弱较量,如果人体正气旺盛,则虽有邪气,也不一定发病。正气虚弱,邪气就会乘虚致病;明确提出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对针灸治疗病症的适用范围、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中公开宣布与巫决裂:“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黄帝内经》奠定的中医药基本理论,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医药学不可动摇的理论坚石。该书在古代还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各国医学家的重视。后来还被部分节译或全译为英、法、德等文本在很多国家发行。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在我临床看病,这个脾肾阳虚这个正行,我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容易见到的,无论年轻的患者也好,还是年老的患者,有许多它就是有脾肾阳虚这个表现,关于这个脾肾阳虚,那是先补肾呢,还是先补脾,中医往往讲的是阳虚则寒,那么这一类患者,一般都有怕冷的......
  • 大家好,今天再跟大家讲一讲这个肾虚,说到肾虚,肯定会有人问,这个肾虚到底能不能自己恢复啊?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那么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呢,肾虚是有可能自我恢复的。那么首先要看我们这个......
  • 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男性患者, 29岁,偏瘦一点,它的主要症状呢,头脑就是不清亮,反映问题呢就比较迟钝,然后他有头晕,特别困倦,然后有失眠,还有耳鸣。手脚呢,特别怕凉,在心脏科也看过,说他的心率,只有40次到50次,但是心脏科建议......
  • 大家好,今天我继续跟大家聊一聊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在我们脾胃病科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类型啊,那么往往有这个脾胃虚弱夹杂着许多的原因啊,每个人情形都不一样,那么就是从脾胃虚弱来讲,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有哪些症型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 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再说一说反酸烧心这类疾病吧,希望大家可以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在临床中啊,这样的一个患者现在特别的多见,那么同时现在呢,这个春天,这个天气啊,也是胃病,脾胃病高发的一个季节,那么反酸的症状也越来越多,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