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竹叶的功效

    【淡竹叶的功效介绍】:

    淡竹叶 (《纲目》)

    【异名】竹叶门冬青(《分类草药性》),迷身草(《岭南科学杂志》),山鸡米(《华南经济禾草植物》),竹叶麦冬(《中国药植志》),金竹叶(《广西中兽医药植》),长竹叶(《江苏植药志》),山冬、地竹、野麦冬(《广西中药志》),淡竹米(《药材学》),林下竹、土麦冬(《闽东本草》)。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全草。

    【植物形态】淡竹叶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

    有短缩而稍木质化的根茎,须根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的块根。

    茎丛生,细长直立,中空,表面有微细的纵纹,基部木质化。

    叶互生;叶片披针形,长5~2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渐狭缩成柄状,全缘,两面无毛或具小刺毛,脉平行,小横脉明显,中脉在背面明显突起;叶鞘光滑或一边有纤毛;叶舌截形,长0.5~1毫米,质硬,边缘有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厘米,分枝较少,小穗疏生,长7~12毫米,宽1.5~2.5毫米,伸展或成熟时扩展,基部光滑或被刺毛,具极短的柄;颖矩圆形,具5脉,先端钝,边缘膜质,第一颖较第二颖短;外稃较颖长,披针形,具7~9脉,顶端的数枚外稃中空,先端具短芒,内稃较短,膜质透明;子房卵形,花柱2枚,柱头羽状。

    花期7~9月。

    果期10月。

    野生于山坡林下及阴湿处。

    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及块根(碎骨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5~6月未开花时采收,切除须根,晒干。

    【药材】干燥带叶的茎枝,全长30~60厘米。

    商品常已切断。

    茎枯黄色,中空,扁压状圆柱形,直径1~2毫米;有节,叶鞘抱茎,沿边缘有长而白色的柔毛。

    叶片披针形,皱缩卷曲,长5~20厘米,宽2~3.5厘米,青绿色或黄绿色,二面无毛或被短柔毛,脉平行,有明显的小横脉,质轻而柔弱。

    气微弱,味淡。

    以色青绿、叶大、梗少、无根及花穗者为佳。

    产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

    此外,安徽、江西、四川、福建、河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茎、叶含三萜化合物:芦竹素,印白茅素,蒲公英赛醇和无羁萜。

    另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药理作用】①解热作用对人工发热的大白鼠经口给予淡竹叶1~20克/公斤有退热作用,有效成分溶于水而难溶于醇。

    用大肠杆菌皮下注射使猫和家兔引起人工发热,2克/公斤淡竹叶的解热效价等于33毫克/公斤非那西汀的0.83倍。

    ②利尿作用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猪苓、木通等为弱,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则比猪苓等强。

    此外尚有增高血糖的作用。

    【毒性】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645克/10克。

    【炮制】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性味】甘淡,寒。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甜辛淡,性寒。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淡竹叶的功效】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

    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

    ①《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②《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③《握灵本草》:去胃热。

    ④《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

    外症恶毒。

    ⑤《草木便方》:消痰,止渴。

    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

    ⑥《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眼捕。

    ⑦《现代实用中药》:清凉解热,利尿。

    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

    ⑧《广西中药志》:治鼻衄,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宜忌】《品汇精要》:孕妇勿服。

    【选方】①治尿血:淡竹叶、白茅根各三钱。

    水煎服,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 ②治热淋:淡竹叶四钱,灯芯草三钱,海金沙二钱。

    水煎服,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

    淡竹叶的功效和历史记载

    淡竹叶的介绍: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

    别名:长竹叶,金竹叶,竹叶门冬青,竹叶麦冬等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用法与用量:6~9g。

    贮藏:置干燥处。

    淡竹叶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1.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叶清热除烦,兼以生津,为君药。

    2.竹叶汤(《外台秘要》)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猪肉。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

    3.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喉痛。

    淡竹叶的图片展示:

    淡竹叶的历史记载:

    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独揽大权,在朝中威势日甚,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毛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兵声讨曹操。先锋即是张飞与马超。兵分二路,张飞一路兵马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和相遇。张郃智勇双全,筑寨拒敌。猛张飞急攻不下后,便指使军士在阵前骂阵。张郃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擂木炮石,坚守不战,并大吹大擂饮酒,直气得张飞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兵士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

    诸葛亮闻知后,便派人送来了50瓮佳酿,并嘱咐张飞依计而行。酒抬到了阵前,张飞吩咐军士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酒,自己更是把瓮大饮。有细作报上山寨,张郃登高一看,果然如此,恶恨恨地骂道:“张飞欺我太甚!”传令当夜下山劫寨,结果遭到惨败。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孔明遣人送来的一种中药汤———淡竹叶汤,既诱张郃上当,又为张飞和众军士们解火治病。

更多中药材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