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试论土家医学对气病的认识

    土家医认为人活的就是一口气,这口气就是生命之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失去了这口气生命就会终止。土家医将气的产生归属于上中下三元,但主要是上元。上元包括心、肺、脑,人体气血由此而生。上元统摄气血、神志,为三元之首;中元肚、肠、肝为气血不断地补充营养,使气得以旺盛。下元为腰子、精脬、尿脬、养儿肠等,为气血之根。气的作用主要是三元相互协调,融合贯通,以维持人体脏器、四肢、十窍、肌肉筋骨的正常生理活动。所以人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气的作用。

    1、气病的病因病机

    气病主要是人体的三元之气,筋脉之气与天地之风、寒、湿、火等外来之气相合而生产湿气、寒气、风气、火气等,使体内某一脏器或某一部位的功能活动爱到破坏而导致气病的发生,进而出现一系列气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土家医民间流传着“百病都生于气”之说。气病在人体任何均可发生,譬如气滞于脑易患癫狂痫、怄气病、头痛病等;气阻于胸患岔气、闷气病、肝气病;气雍于肚肠患肚胀气、肚气病、胃气痛等;气停于肌肉关节患风气、走气病、湿气病等;气停于胸肺患隔气病、肺胀气、咯病等。风、寒、湿、火、劳伤过度、怄气或久病大病之后均可导致气病的发生。

    2、气病的分类

    土家医将气病分为24种,即有气病、岔气、肚肠气、疝气、忧气、肿气、肚中气、心气痛、肚气痛、怄气、中气、走气痛、气囊脬、寒气、湿气、炎气、风气、隔气、冷气、气肿、气虚、热气虚、肝气虚、气陷等。

    3、气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气病根据其所患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现将几种主要气病临床表现例举如下:

    气虚见头昏眼花、少气无力、拖脚不走起,经常汗出、面色苍白;心气痛见心窝偏左闷痛甚者突然锥刺痛,心跳、指甲壳变乌色,气不够用等;肚肠气见肚子饱胀不适,时有胀痛,气在肚肠中走窜,打膈、嗳气、不欲食等;肚气痛见心窝部常隐隐作痛、饥饿时痛剧、吐清水,食少等;肝气痛见右排叉骨下疼痛,呃逆、体倦无力、口苦食少等;岔气见两排叉骨及背部突然发生如刀绞样刺痛,动则加剧,呼吸时亦痛甚,痛外不定有走动。时发时止;怄气病见胸闷、心跳、烦躁、心里如物梗着一个坨,叹气,不想食东西,夜间难入睡,梦多等;帅气见整个囊脬或一侧肿大,皮色不变或有红色,时发时消,小肚子胀痛,活动后加重等;气囊脬见整个囊服或肌肌迅速肿大疼痛,色红发亮,灼热、行路不便,小便涩痛难解等;冷气见小肚子或脐周冷痛,手足冷凉,全身清冷,食差、小便清长等;气窒见肚子或两排叉骨胀痛,窜走不定,疼痛时轻时重,怄气及劳累后痛加剧等;火气是肚子痛,解大便硬结,有时大便带血,口干燥、欲饮冷凉水、喉咙痛、鼻子干、口中起泡、小便黄等;胆气虚见胆小怕事,梦中惊吓,做怪梦恶梦,遇小事心跳心紧等;风气见四肢关节窜走疼痛,天气变化或劳累或寒冷时痛易复发,重者有关节红肿变形等。

    4、气病的治法

    以调节体内气血平衡,使三元功能协调,气血通畅无阻,一般用行气、理气、破气、降气等法治之。治疗气病的主要药物补气药有:小人参、白三七、绿升麻、肉罗汉、竹根七、七叶胆、八月瓜、儿多母苦、高梁七等;赶气药有:九牛造、巴岩香、八角莲、土防风、四方消、木姜子、青木香、香藤野胡葱、见风消、麝、萝卜籽等;理气药有:柑子皮、辣子七、开喉箭、隔山消、见肿消、寻骨风、艾蒿、水菖蒲、赶山鞭等;破气药有:狗屎柑、青柑子、牛血莲、阵天雷、土虫、马蹄香、大救驾、土当归等;降气药有阿魏、百味莲、柿柄把、东古壳、三步跳、山苦瓜、回头青、吴萸子、收山虎等。用法::一般用干品5~15g、生药加倍,水煎服或做成蜜丸或研末吞服亦可泡酒服。如麝香昂贵用量小,一般用2~6分,不入煎剂,冲服。三步跳有小毒,用时宜制。

    总之土家医对气病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及服用方法等方面有比较全面认识。此文仅作一简要论述,供同道参考。

更多中药材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
  •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