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蒙药传统剂型

    蒙医常用的传统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洒等。此外,尚有搅合剂、药油、灰制剂、金石剂、草药剂、熏剂、鼻药、导泻剂等十余种剂型。近年来,还利用现代制药方法制成各种新的剂型。如片剂、冲剂、糖浆、针剂等,这是蒙药剂型发展的一个方向。

    蒙药主要传统剂型简介如下:

    1.汤剂;把一种或多种药物,按照指定处方研为粗沫,混匀而成。一般成人用量每日2~3次,每次3~5g。服用时煎汤去渣,取汁内服,故称汤剂。汤剂在临床应用很广,适用于一般疾病或急性病。其特点较丸剂、片剂、散剂等吸收快、易发挥疗效。如四味土木香散(玛奴西汤)(土木香15g,苦参10g,珍珠干10g,山柰6g),治疗伤风感冒、热病等有显著疗效,用途甚广。汤剂有浸、煎二法;浸法是将阴干的药物或切片药物按比例配制,放在瓷缸内加沸水盖好,过一定时间待药液浸出后,澄清过滤加白糖、冰糖或蜂蜜等,温服。煎法是将汤药放进瓷缸内加开水一茶杯,用无烟炭火或酒精灯等煎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取出温服。

    2.散剂:将药物按处方配剂,研为细粉,混匀,寒凉药加适量白糖,温热药加、适量红糖,再混匀而成。一般成人用量每日2~3次,每次1.5~3g,温开水或调引送服。散剂在临床应用最广。其吸收消化虽较汤剂慢,但疗效持久适合于治疗已成型之病和聚合型疾病,且配剂方便,药性稳定,便于携带。散剂,有内服与外用两种。在临床使用时,根据病情,可与汤、丸等各种成药,相互配伍,酌情应用。

    3.丸剂:将处方中各味药物分别加工炮制,按处方配合,共研细粉,混匀,以蜜、水或面糊、药汁等赋形,制成的药丸。一般为黄豆或绿豆大小的颗粒,外用朱砂或银朱、百草霜等研细粉挂衣,晾干。丸剂吸收缓慢,药效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推带、贮存都方便,是一种常用的剂型。一般应用于慢性病及根除疾病余邪。某些药性峻猛的药品和刺激性较强的药品,作丸剂服用时因其吸收分解较慢,可减轻毒性和副作用。不宜久煎的一些贵重药和芳香性药物,如麝香、牛黄、白云香、黑云香等,宜作丸剂用。用时按患者病情,药品的性能,一般成人用量每日1~2次,每次5~15丸不等,用温开水或调引服。

    4.搅合剂:按处方调配,碾研细粉,混合均匀,逐步加入适量炼蜜、奶油、红糖、冰糖等,反复搅合而成。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此剂分为温热、寒凉两大类型。一般用于老年人,重病久卧、身体虚弱者,对妇女病及脉道、关节、皮肤的慢性病疗效颇佳。

    5.药油:先将药材精选,加工炮制处理后,按处方调配,水中浸泡或煮煎,取汁加鲜牛乳或黄油再煮煎浓缩至半流性,并可加相应之药末、蜂蜜、蔗糖、白糖等搅合均匀。呈油光泽泽、红黑透明或黄黑透明时,即成油剂,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一般用于老人,体虚者,有滋补润僵作用。

    6.灰制剂:以金属、矿物及动物性药物为主,煅烧成灰的药物,蒙医认为寒疾经久不愈则以灰剂治疗为上。本剂分为急、中缓三种配剂,根据病情而选用。且需结合赫依、希拉、巴达干的主证配制。适用于寒性诸症、不消化病、胃火衰败、痞瘤、浮肿、脓疡,尤其对巴达干病及痼疾疗效显著。

    7.膏剂:膏剂分内服膏剂和外用药膏两种。内服膏剂又分流浸膏、浸膏(干浸膏和稠浸膏)及煎膏剂(膏滋)。外用药膏分硬膏药和软膏药。如:沙棘膏、文冠木膏、驼蒿膏、泡囊草膏、山黄柏膏、紫草软膏等。

    8.药酒;是以酒为溶煤,一般用白洒或黄洒浸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所得的澄明浸出液供内服和外用。此剂多用于体虚补养,风湿疼痛及跌打扭伤和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如:手掌参酒、菱角酒、苁蓉酒及各种骨酒等。

    9.金石剂:金石剂亦称珍宝剂,它以珍宝类药物,如金、银、珍珠、玛瑙、玉石、珊瑚、松石等为药,以及金属矿物类药物,如:红铜、白锡、铁、寒水石、月石、金精石、银精石、水银、硫黄、黄丹等药品为主药,适当配合动、植物药而制成化合剂。本剂的特点是毒性较强,药用量小,药效持久,吸收较慢。本剂一般不轻易应用,经多次服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顽性恶疾和疮疡痈疽等,才考虑用本剂治疗当病症一除,立即停药,切勿多服。

    10.草药剂是蒙医根据当地地理、气候,周围环境及植物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采集野生药草,将单味或数味药煎汤服用。或将采回药草置于清洁爽通风处阴干,制成粗沫,煎汤给患者服用。这种原始的剂型叫做草药剂。一般用于热病和外感的治疗。在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多使用此剂型。

更多中药材
  •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