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月经失调性不孕症

    月经失调性不孕症,是指妇女长期月经错乱,夫妇同居3年以上不受孕者,为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妇科切要》云:“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内伤七情、外感六淫或气血偏盛、阴阳相乘致经水不调,经行失调,则孕育无机。古人云:“求子之道,必先调经”。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室。”若冲任调和经行准期,则孕育有机。它包括现代医学之附件炎、输卵管狭窄、输卵管包块、子宫发育不 全、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痛经、闭经等原发和继发性不孕病变。

    经期或前或后,或数月一至,或一月数至,甚则闭经。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淡或紫,或经行腹痛,或经期前后腹痛。或伴有附件炎、输卵管包块、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内膜炎等。

    古人论无子,谓男则主于精,女则主于血。其治则,男以补肾为要,女以调经为先。盖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化血,为生殖之源。《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男子,“二八,肾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是言男女之孕育,在乎肾气之衰也。肾气盛者,天癸按时而至,精血充盛,自能有子;女子之不孕,虽亦属肾,但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又与冲任二脉有关。且妇人重在经血,血能搏精,则胎孕可成。故有不孕之因,既有肾气虚衰,又有冲任损伤,然其表现,则均见经血不调。正如王肯堂所云:“妇人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经行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气血乖争,不能成孕矣。”故古人云:“求子之法,必先调经。”然调经之法,亦当审慎。“妇人所重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欲察其病,惟于经候见之;欲治其病,惟于阴分调之。盖经即血也,血即阴也,阴以应月,故月月如期,此其常也。及其为病,则有或先或后者;有一年两至者;有先痛而后行者;有先行而后痛者;有淡色、黑色、紫色者;有痰血而为条片者;有精血不充而化作白带、白浊者;有子宫虚冷而阳气不能化生者;有血中伏热而阴气不能凝成者;有血症、气痞、子脏不收、月水不通者。凡此皆真 阴之病也。真阴既病,则阴血不足者不能育胎,阴气不足者不能摄胎。凡此摄育之权,总在命门。”故月经准期,则生育之机即多。调经之法,无非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虚则补之,郁则疏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月经正常而致有孕。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58例,全部怀孕。

更多中药材
  •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