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肛肠病基本知识

    1.哪些疾病属于肛肠科诊治范畴?

    肛门、直肠、结肠的各种疾病均属于肛肠科诊治范畴。常见肛肠病有内痔、外痔、肛裂、肛瘘、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门直肠脱垂、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肠道易激综合征、结肠息肉、结肠憩室炎、结肠肿瘤等。此外,如肛门湿疹、肛门瘙痒症、尖锐湿疣,各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也属于肛肠疾病范畴。

    2.为什么说肛肠疾病是常见多发病?

    肛肠疾病是包括肛门、直肠、结肠病的总称,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人民中流传有十人九痔的俗语,足以说明问题。肛肠疾病男女均可不幸患病,成人及婴幼儿均可发病,全国普查资料表明,成人的肛肠疾病发生率约为60~75%,其中农村成人发病比城市成人的肛肠疾病发病率更高。虽然较少危及人的生命,但病情较重者,却常常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即使较轻者,也要不时地忍受疾病的痛苦。有些婴儿患了肛肠病,不仅影响发育,并给其父母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我们要重视肛肠疾病的预防治疗工作。

    3.肛肠疾病的致病因素是什么?

    肛肠疾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归纳起来可分为内因、外因二大类。

    内因:

    (1)解剖因素:肛门直肠部有大量特殊性结构,如肛门隐窝、肛门腺、肛乳头、直肠瓣和特殊的血管构造。直肠静脉中缺少静脉瓣,血液易于瘀积。门静脉系和腔静脉系在直肠下端,有许多静脉丛和吻合枝,静脉壁薄弱,对压力的抵抗力减低,直肠粘膜下组织疏松,有利于静脉扩大曲张,容易形成痔。

    (2)生理因素:结肠、直肠为运送食物残渣,存留粪便的主要器官,而食物经体内分解吸收后,残渣中常带有大量有害物质,长期滞留在结肠直肠中,可诱发肿瘤。

    (3)遗传因素:因遗传基因的缺陷,可产生多发性结肠息肉,p-j综合征(黑色素斑-结肠息肉病)等遗传性肛肠疾病。

    (4)胚胎发育异常因素:肛门直肠部是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内胚层与外胚层相互融合而成,如发育过程异常,可在肛门直肠部产生许多先天性肛肠疾病,如先天性无肛症、先天性直肠阴道(尿道)瘘、先天性巨结肠等。

    外因:

    ⑴ 不良的排便习惯:上厕时下蹲位看书看报,造成下蹲和排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肛门直肠内瘀血而诱发疾病。上厕时吸烟能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极容易造成便秘。排便时用力过猛,一些人不管排便感受是否强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挣,只能使直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与局部瘀血,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

    (2)排便异常:腹泻和便秘均是肛肠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便秘是最大的祸根,直肠内长期滞留有毒物质不仅可诱发直肠癌,且粪便堆积,影响血液循环。用力解出干燥粪块,必然会使肛门承受较大压力,产生瘀血、胀肿、裂口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腹泻常是结肠疾病的临床表现,腹泻也能使肛门局部感染机会增多,产生肛窦炎、炎性外痔、肛周脓肿等疾病。

    (3)饮食因素:日常生活中,饮食规律或饮食品种难免发生改变,这是很自然的。如食物质量的精粗,蔬菜种类的改变与量的增减,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摄人情况,都能直接影响粪便成分,引起肛门直肠疾病。长期饮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可刺激消化道粘膜,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肛肠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全国普查资料说明,喜食辛辣者其发病率为61.6%,喜饮酒者其发病率为64.6%,均明显高于总的发病率。

    (4)职业性因素:长期站立或久坐。因直立或静坐姿势,肛门直肠居人体下部,痔静脉回流不畅。

    ⑸ 慢性疾病:如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由咳喘造成腹压上升,盆腔瘀血。慢性肝炎、肝硬变、腹泻、结肠炎等均是肛肠疾病发生的诱因。故在预防中应注重病人的全身状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4.肛门部有物脱出的病因有哪些?

    肛门脱出物一般分为二种类型:一类是经常脱出,如三期内痔、完全性直肠脱垂、肛管外翻、血栓痔、外痔皮赘;另一类是排便时有物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入肛内,如二期内痔、直肠下端息肉、肛乳头肥大、直肠粘膜脱垂等。

    临床上根据脱出与排便的关系、脱出物外形颜色和其它临床症状不难鉴别。

    (1)内痔二、三期:便时脱出,有些能自行回纳,有时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法复位。常伴有便血症状,外形呈草莓状。

    (2)肛裂:便时疼痛、出血、肛门外脱出物不能回纳入肛门,为皮赘物长在肛裂底部。

    (3)直肠脱垂:排便时脱出,便后收缩能自行回纳,脱出物表面亦为粘膜,但脱出物较痔大,有环状粘膜沟,而痔脱垂则是放射状粘膜沟。

    (4)肛管外翻:排便时发生,表面为皮肤组织覆盖、常伴有痔和直肠脱垂。

    (5)肛乳头肥大:排便时脱出,部分能自己回纳,部分需手推复位。脱出物表面为移行肛管上皮,常有蒂,表面很少出血。但有肛门部不适,无压痛,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数个。

    (6)直肠息肉:排便时脱出,能自行回纳,表面为粘膜,粘膜发炎时呈草莓状,有些有蒂,有些无蒂,常伴有出血症状。

    (7)血栓外痔:位于肛管部突发性肿物,疼痛明显。压按外痔,皮下有硬节,紫蓝色。

    5.女性比男性更易患肛肠疾病

    1977年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对57292人进行普查,肛肠疾病总发病率为59%,女性发病率为67%,男性发病率为53.9%,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出13.1%。这是由于女性的解剖生理、生产以及更年期内分泌变化所造成的,因此女性更应注意肛肠疾病的预防治疗。

    6.肛肠疾病常见有哪些症状?

    肛肠疾病常见有肛门和腹部疼痛,便血,肛门部有物脱出,肛门部流粘液或血水,肛门部肿块突起,肛门直肠异物感,腹泻,便秘,粘液血便,排便困难,大便外形改变,恶寒发热,腹满,恶心呕吐,腹部包块,贫血。当然其他疾病也可产生某些类似症状,临床中应认真检查,加以区别诊断。

更多中药材
  • 妇科疾病的出现,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是非常大的困扰,现在妇科疾病的种类也是比较多的,盆腔炎就是其中一种高发的疾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的话,很有可能对于女性的生育造成影响;现在有很多药材有治疗盆腔炎的效果,对于紫苏这种植物,我们应该都见过吧,那......
  • 在怀孕之后,一般孕妇的体质都会改变,而且性格和口味等等都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家属就需要多注意孕妇的情绪变化了,而且还要对孕妇的饮食格外的注意,并不是怀孕之后就需要大补的,如果我们随便给孕妇使用中药材的话,很有可能会对孕妇肚子里面的胎儿造成伤害......
  •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干燥,切厚片。羌活根茎为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长4至13厘米,直径0.6至2.5厘米。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了间短缩,呈紧......
  • 马尾连与黄连都是常见的中药材,它们性苦寒,有很好的清热燥湿解毒功效,对于湿热火毒诸证可以相互代用,但是,马尾连与黄连也有所区别,那么,马尾连黄连的区别有哪些叱?下面我们具体的看一下马尾连黄连的区别有哪些。【马尾连与黄连的区别】一、马尾连马尾......
  •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你了解多少?这问题对于不懂中医中药的朋友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苦参子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有很久的历史,因此,它的功效与作用在中药古典里面早有记载,它可以起到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等作用,能治疗很多种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苦参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