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用药模式新理念——鼻腔给药

    今年春天“非典”期间,某些抗病毒滴鼻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人类的呼吸道起于鼻孔,经鼻腔、咽、喉、主气管、支气管直抵肺泡;另外,鼻腔还与4对鼻旁窦相连,在咽部有咽鼓管通往中耳。呼吸道病毒最初往往通过鼻腔——咽喉(上呼吸道)进入人体。因此当SARS来临时,人们试图通过鼻腔用药铸成一道“防火墙”,将SARS挡在人体门户之外。

    其实,鼻腔用药不仅仅用于局部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由于胃肠道蛋白酶对蛋白和多肽药物(如降钙素、胰岛素等)的水解作用,口服会使这些药失去作用,所以常用的给药方式是注射。但当所治疗疾病为慢性病时,如用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长期注射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不便。因此,许多制药公司对此类药物进行剂型研究,寻求各种非注射给药途经(鼻腔、口腔、直肠、阴道等)。其中鼻腔给药尤其受重视。

    鼻腔的结构与生理

    鼻腔总面积约150平方毫米,表面被黏膜覆盖,厚2~4毫米。鼻黏膜中富含血管和淋巴管,其单位血流量比肌肉、脑、肝脏都大。多肽药物透过鼻黏膜后直接进入循环系统,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鼻旁有4对鼻旁窦,其黏膜与鼻黏膜相延续,因此药物很容易被吸收扩散。鼻腔是头盖骨的一个部分,上有许多小孔,鼻腔的内皮就像一块筛状的板,神经束通过此小孔,周围充满着脑脊液,因此,部分药物滴入鼻腔后能进入脑脊液,这可能是一种输送药物入脑的途径。

    鼻黏膜吸收的特点

    一是生物利用度较高。鼻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而且鼻黏膜通透性较好,相对于口腔黏膜给药,更容易被吸收,可获得较理想的生物利用度。与口服给药相比,鼻腔给药可避免胃肠道的分解和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二是速效。鼻黏膜血流丰富,通透性好,因而吸收迅速、起效快。三是使用方便。鼻黏膜给药的最大特点是患者可自行用药,极大地方便了长期用药者。四是相对安全。与注射剂相比,鼻腔给药的毒副作用较小。

    鼻腔给药的剂型

    滴鼻剂:直接滴入鼻内,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但往往有剂量不精确,药液分布不均匀,吸收不完全,容易被鼻纤毛清除,给药滞留时间短等缺点。喷鼻剂:通过雾化装置,雾化药液,使喷出的细雾状药液均匀分布鼻腔,有利于药物吸收,避免流失,而且剂量精确。气雾剂:含有抛射剂,适用于吸入。但抛射剂污染环境,需用耐压容器。干粉剂:直接喷入鼻腔,吸收效果最好。还有微球剂、乳剂、凝胶剂等,通过增加药物的粘度,使药物在鼻腔中保持较长时间,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
  •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
  • 我们一般来讲呢,稍微活动之后吃点饭浑身大汗,什么问题呢?往往气虚造成的。这个卫气有固涩汗孔的作用。所以当气虚的时候,固涩不了,稍微活动一下汗就出来了。像更年期那个出汗是潮热发热,上来的快,下去的快。那么还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觉,枕头湿了就是盗汗......
  • 那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陈皮。陈皮首先呢它有行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同时呢稍微有点利湿的作用,它和半夏合起来还能够去痰。然后茯苓,茯苓这个药呢健脾,利湿兼固。但是呢在这里面呢利湿的作用更强一点,健脾的作用也有。同时呢还有一定安神的作用。白术,补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