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是谁没有挺过这个冬天?

    天气预报一直说今冬是暖冬。

    人们喜欢过暖冬,因此对严寒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当第一次寒潮突然降临时,气温一下子由十多度降到零下6度,许多人没有采取及时的御寒措施,噩耗频频而至。有一天,我同时接到两个葬礼通知,一位是亲戚,一位是朋友。后来,我又接连参加了几个同事好友的追悼会。

    这些老友的去世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于是,我对他们的死因进行了反思,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早衰早死。

    我有一个年轻的同事特别喜欢吃肥肉。他三十来岁就发福了,同事们都劝他少吃肥肉,他却听不进去,仍然我行我素。他总是说:“我的理论是,肥肉里面有‘长命素’,吃肥肉不但不会短命,相反还会长寿。”他刚过不惑之年就连续两次中风,身体一下子垮了。结果,今年严冬刚到,他就“走”了,离天命还有5年。

    还有一位同事,从小就染上了烟瘾。天天烟不离口,而且烟瘾越来越大,由每天抽半包到一包、一包半,最后到两包。同事好友都劝他戒烟或少抽,他却说:“我对抽烟的问题进行过认真的研究:抽一包烟要短寿一秒钟,一分钟60秒,一小时3600秒,一天24小时,就有864000秒,只短一天寿就够我一生抽烟了。”

    而另一位在职能部门工作的同事,则酷爱喝酒,酒量也越来越大。有求于他的人请他赴宴要排队,若是没人宴请,他就在家自己喝。妻子劝他不要再喝酒,他说:“喝得醉醺醺,头脑昏昏然,不知有多舒服啊!”他还说要50岁以前喝酒,60岁以后吃药,结果56岁就去世了。

    二是积劳成疾。

    一位市级领导干部,在位时工作繁忙,总是不注意休息,结果积劳成疾,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刚刚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就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了。

    三是大意失荆州。

    我的一位老领导,极为重视自已的身体。他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不暴饮暴食,不抽烟不喝酒,注意锻炼身体,生活十分有规律。检查身体时,他的血压、心脏都很正常,属于健康老人。可今冬第一次寒潮来临时,他却疏忽了,严寒使他的血管急剧收缩,突发心肌梗塞而辞世。

    高龄老人和危重病人生命比较脆弱,经不起严寒的袭击,因此,即便是暖冬,他们也要格外注意御寒。

    由此看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度警觉的健康意识是延年益寿的关键。所以,重视生活质量,请从冬天开始。

更多中药材
  • 例如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极端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扰。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尽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饪。......
  •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