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补虚宜用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以治疗虚损的疾病见长而倍受人们青睐。据《文房肆考》记载:桐乡乌镇曾有个叫孔裕堂的人。其弟年纪轻轻却十分消瘦,经常汗出不止,犹如水洗,却又怕冷畏寒,弱不禁风。即使赤日炎炎的盛夏,也要关门闭户,躲进蚊帐,以避风寒。后有人送给他冬虫夏草三斤,坚持炖肉带药一并吃下,病情竟神奇般地痊愈了。

    冬虫夏草是怎样生成的呢?清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外集》中清楚地写道:“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原来,在高原地区生长着一种蝙蝠蛾的幼虫,它的幼虫形似蚕虫,在土壤中蛰居过冬。而另一种名叫虫草菌的真菌,它的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一旦遇到蝙蝠蛾的幼虫,便一头钻入虫体,萌发成菌丝体,吸尽虫体的营养,最终使虫体变成一个充满菌丝体的空壳。来年夏天菌丝体穿破虫壳,脱颖而出,长成一条酷似野草的真菌子座,所以冬虫夏草看起来冬天似虫,夏天似草。这就是它之所以得此名的原因。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主产于西藏、四川、青海、贵州、云南、甘肃等地。一般于夏至前后、积雪尚未完全融化时采集,此时种子多露于雪面,易于识别。加工后的药材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

    中医学认为,冬虫夏草性味甘、温,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的功效。

    临床验证,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冬虫夏草素等药效成分,能明显舒张支气管,增强肾上腺素,抑制结核杆菌等的生长,多用于治疗虚弱不足之证。临床验方不妨一试:取老雄鸭1只,去内脏,将鸭头劈开,将虫草15克放置其内,以线扎好,加盐、生姜等蒸烂食用,可治病后虚弱乏力及贫血。取虫草配伍北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川贝母可治咳嗽口干、潮热多汗。取虫草与黄芪、核桃仁、补骨脂、党参同用,可治气短、喘促。将虫草与熟地、杜仲、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配伍,可治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夜尿多。

更多中药材
  • ►抑郁症是什么?过去常被称为神经衰弱,属于轻度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会出现障碍,导致身心失衡,情绪会继续抑郁,对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思想会变得消极,从而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抑郁症的定义是:患者持续两周以上,有五个或五个以上既定的生理或心理症状......
  • 脾胃护理。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主要运输水液。水分的产生不仅与脾胃密切相关,而且最容易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因此,风湿病患者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脾胃,平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嗜酒、吃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尤其是贪凉喜冷。......
  •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