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ǎn cǎo chú gēn

剗草除根

  • 拼 音:chǎn cǎo chú gēn
  • 出处:语出《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明·陶宗仪《辍耕录连枝秀》:“半世连枝带叶,算从前,历尽虚花,一朝剗草除根,到此际方成结果。”
剗草除根的意思:犹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 典故出处

    语出《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明·陶宗仪《辍耕录连枝秀》:“半世连枝带叶,算从前,历尽虚花,一朝剗草除根,到此际方成结果。”

  • 近义词

    斩草除根

  • 反义词

    放虎归山

  •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成语举例:明·沈鲸《双珠记·协谋诬讼》:“自古道杀人见血,剗草除根。”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 详细解释
    剗草除根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生活。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为了保护作物免受杂草竞争,他们不仅要除掉杂草的地上部分,还要将草根彻底铲除,以确保作物的生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彻底清除罪恶或祸害,不留后患。
  • 使用场景
    剗草除根这个成语可以用于许多场景,比如形容一个人解决问题时采取果断、彻底的方式,或者形容一个组织或国家彻底清除腐败现象。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告诫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彻底,不能留下隐患。
  • 故事起源
    剗草除根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董仲舒的学者。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提出了“剗除根源”的思想,主张在治理国家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只解决表面问题。这个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剗草除根这个成语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剗”、“草”和“除根”。
  • 例句
    1. 他对犯罪行为绝不容忍,总是要剗草除根。2. 这个组织决心要剗草除根,清除所有的腐败分子。
  •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剗草除根”的方法可以是将每个字的形状和意义与其对应的英文单词相联系。例如,“剗”可以与“chop”联系,“草”可以与“grass”联系,“除根”可以与“remove roots”联系。通过与英文单词的联系,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剗草除根”类似的成语,比如“铲除祸根”或者“根深蒂固”。这些成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剗草除根,把教室里的杂物都清理干净。2. 初中生:政府要剗草除根,铲除所有的腐败行为。3. 高中生:我们要剗草除根,彻底改变这个社会的不公平现象。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领导者,我们要剗草除根,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