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台
mí tái
  • 拼 音:mí tái
  • 注 音:ㄇㄧˊ ㄊㄞ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原指 姑苏台 。亦泛指荒芜之台。后常用以比喻政治腐败,国家危亡。语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 宋 高似孙 《松江蟹舍赋》:“忘 越 矢之倏西,叹 麋臺 之交芜。” 庞树柏 《吴门梁溪纪游杂诗》:“ 麋臺 梦影尚堪描,一日清游不寂寥。”参见“ 麋鹿游 ”。

  • 基本含义
    指人才辈出、杰出的地方或机构。
  • 详细解释
    麋台是一个古代的地名,在古代文献中被用来形容人才辈出、杰出的地方或机构。麋台成语通过借用这个地名来形容某个地方或机构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它强调了这个地方或机构的人才集聚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 使用场景
    麋台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拥有大量杰出人才的地方。它可以用来夸奖这些地方的人才辈出和学术或业务水平的高超。
  • 故事起源
    麋台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一百二十八·李斯列传》中。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李斯的人才,他的才华出众,为齐国的政治和军事事务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在齐国任职期间,齐国的政治军事都非常繁荣,人才辈出。后来,人们就用“麋台”来形容杰出的人才集聚的地方。
  • 成语结构
    麋台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麋”和“台”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这所大学真是个麋台,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2. 这家公司是业界的麋台,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麋台”与“人才辈出”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想象一个台上站满了麋鹿,形象地表示这个地方或机构有很多杰出的人才。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齐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其它类似的成语,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进入一所麋台般的学校,学习更多知识。2. 初中生:这个科研机构是个麋台,我希望能有机会在这里实习。3. 高中生:这所大学曾经是个麋台,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校友。4. 大学生:这个实习机会真是难得,我有机会在一个麋台般的公司工作。5. 成年人:这家公司是业界的麋台,竞争非常激烈,但我希望能在这里发展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