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龟成鳖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zhèng guī chéng biē ㄓㄥˋ ㄍㄨㄟ ㄔㄥˊ ㄅㄧㄝ

    证龟成鳖(證龜成鱉) 

    将乌龟说成甲鱼。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贾氏五不可》:“ 晋武帝 欲为太子娶妇。 卫瓘 曰:‘ 贾氏 有五不可:青、黑、短、妬而无子。’竟为羣臣所誉,娶之,竟以亡 晋 。妇人黑白美恶,人人知之,而爱其子,欲为娶妇,且使多子者,人人同也。然至其惑於众口,则颠倒错繆如此。俚语曰‘证龟成鳖’,此未足怪也。以此观之,当云‘证龟成蛇’。小人之移人也,使龟蛇易位。”

  • 基本含义
    比喻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本性或天性。
  • 详细解释
    证龟是一种龟类,成长缓慢,长大后形态不变;鳖是一种水生动物,外形与龟相似,但生活习性不同,长大后形态发生变化。成语“证龟成鳖”借用了这两种动物的特点,比喻人的本性或天性难以改变,就像证龟长大后仍然是龟一样,而不会变成鳖。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习惯、本质等难以改变的特点。
  • 故事起源
    相传,古代有一位叫龟的人,他从小就非常懒惰,不爱学习,不思进取。他的父亲非常担心他的未来,希望他能够改变自己,变得有进取心。于是,他请来了一位名叫张鳖的老师,希望他能够教导龟改变自己的习惯。然而,尽管张鳖尽力教导,但龟还是无法改变他的懒散本性,最终龟依然变不了鳖。这个故事就是成语“证龟成鳖”的起源。
  • 成语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
  • 例句
    1. 他一直是个懒散的人,证龟成鳖,无法改变。2. 这个孩子天生调皮捣蛋,证龟成鳖,怎么教育都没用。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龟和鳖这两种动物的特点。证龟成鳖,证指证明,龟与鳖都是爬行动物,但龟长大后形态不变,而鳖则会变化。通过这个记忆,可以理解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本性难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人性难以改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证龟成鳖,现在也不爱学习。初中生:他性格很固执,证龟成鳖,无法改变他的观点。高中生:她一直都是个懒散的人,证龟成鳖,无法改变她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