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牲
mǎ shēng
  • 拼 音:mǎ shēng
  • 注 音:ㄇㄚˇ ㄕ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用作牺牲的马。《周礼·夏官·大司马》:“丧祭奉詔马牲。” 孙诒让 正义:“《既夕礼》説士大遣奠云:‘陈鼎五于门外。’注云:‘士礼,特牲三鼎盛,葬奠加一等,用少牢也。’依彼注推之,则天子礼用大牢,大遣奠加等,用马牲。”

  • 基本含义
    指人的身体状况或精神状态非常虚弱、憔悴。
  • 详细解释
    马牲一词中的“马”指的是马匹,而“牲”指的是生育能力。成语比喻人的身体状况或精神状态非常虚弱、憔悴,形容人非常衰弱。
  • 使用场景
    一般用来形容人的身体状况或精神状态非常虚弱、憔悴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病重的人、长期劳累过度的人、精神萎靡的人等情况。
  • 故事起源
    成语“马牲”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中。相传春秋时期,晋国昭公患有重病,瘦弱得像一匹马,连续几日都没有进食。朝臣们担心国君的病情,于是派人去寻找好医生。最终,在晋国找到了一位名医,为昭公治疗后,他的身体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马牲”就成为了形容人非常虚弱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体是“马牲”,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工作到深夜,身体已经变得非常马牲了。2.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病痛,他变得面黄肌瘦,真是一副马牲的样子。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马牲”。可以想象一匹瘦弱的马,因为长期劳累而身体非常虚弱,憔悴不堪的样子。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身体状况或精神状态相关的成语,如“面黄肌瘦”、“奄奄一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生病了,看起来像一匹马牲,我好担心她。2. 初中生:考试前通宵复习,第二天我感觉自己像一匹马牲,精神萎靡。3. 高中生:经历了几天的比赛,队员们都变得像一群马牲,需要好好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