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民
yì mín
  • 拼 音:yì mín
  • 注 音:ㄧˋ ㄇㄧ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逸民 yìmín
    [recluse;hermit] 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也指亡国后的遗老遗少

  • 英文翻译

    1.hermit (in ancient times); recluse

  • 详细解释

    指遁世隐居的人。《论语·微子》:“逸民: 伯夷 、 叔齐 、 虞仲 、 夷逸 、 朱张 、 柳下惠 、 少连 。” 何晏 集解:“逸民者,节行超逸也。”《汉书·律历志序》:“ 周 衰官失, 孔子 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 颜师古 注:“逸民,谓有德而隐处者。” 晋 陆机 《招隐》诗:“寻山求逸民,穹谷幽且遐。” 清 孙枝蔚 《寄题范眉生幽草轩》诗:“庭户如空谷,交游半逸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我希望目前的文艺家,并没有古之逸民气。”

  • 基本含义
    指追求自由自在、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人。
  • 详细解释
    逸民一词源自《庄子·逍遥游》,原意为追求自由自在的人。逸民可以理解为追求自由、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人,他们追求内心的自由,不受传统规范和社会束缚的约束,追求真实的自我。
  • 使用场景
    逸民一词常用于描述追求自由、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人,可以用来形容艺术家、文人、旅行者等。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传统束缚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故事起源
    逸民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庄子·逍遥游》一篇中。庄子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个追求自由自在的人,他不受任何约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人被称为逸民,成为了追求自由生活的象征。
  • 成语结构
    逸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选择了过逸民的生活。2. 这位画家是个真正的逸民,他在自己的画室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庄子的《逍遥游》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庄子描绘了一个追求自由自在的人,这个人被称为逸民。可以想象这个逸民在山水之间自由自在地行走,享受着自由的生活。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庄子的《逍遥游》这篇文章,了解庄子的思想和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长大了以后成为一个逸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2. 初中生:他是一个追求自由的逸民,不受任何束缚。3. 高中生:艺术家常常被称为逸民,他们追求自由创作的空间。4. 大学生:我想在毕业后成为一个逸民,追求我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