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年
yǐn nián
  • 拼 音:yǐn nián
  • 注 音:ㄧㄣˇ ㄋㄧ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梁书·止足传赞》:“ 顾宪之 、 陶季直 ,引年者也。” 宋 苏辙 《代张公安道乞致仕表》:“臣闻引年去位,事君之旧章;怀禄忘归,人臣之深戒。”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亦有国老引年,依风绳谷。”
    (2).延长年寿。 唐 韩愈 《进学解》:“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明 方孝孺 《菊趣轩记》:“不为时俗所变,服之可以引年。”

  • 基本含义
    引年指通过引用历史上的事例或人物来证明或说明现在的情况或观点。
  • 详细解释
    引年这个成语源于《左传·昭公十九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晋国的国君昭公因为被叛臣所困,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辅佐他。于是,他找到了晋国的前任国君文公的大臣士鞅,引用了文公时代的事例,来说明自己需要士鞅这样的人来帮助他。这个故事中的“引年”即引用历史上的事例来说明现在的情况。
  • 使用场景
    引年这个成语常用于辩论、演讲、文章等场合,用来引用历史上的事例或人物,以证明或说明当前的情况或观点。
  • 故事起源
    引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左传》中,是一则描述晋国昭公找到士鞅辅佐自己的故事。
  • 成语结构
    引年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引”是动词,表示引用;“年”是宾语,表示历史的事例或人物。
  • 例句
    1. 演讲中,他引年了一些历史事件,以证明自己的观点。2. 在辩论中,他巧妙地引年了一位历史人物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引年这个成语:将“引年”拆分为两个部分,“引”和“年”,并记忆它们的含义。想象一个人在引用历史的事例或人物来说明现在的情况,这个人就是在“引年”。
  • 延伸学习
    想要更深入学习引年这个成语,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引用历史的技巧和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引年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来鼓励我们要勇于探索。2. 初中生:在写作文时,我引年了一个历史故事,来说明我的观点。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巧妙地引年了一位历史人物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论点。4. 大学生:在研究报告中,我引年了一些历史事件,以证明自己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