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层塌陷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热层塌陷,地球的一个上层大气层最近以出人意料的规模发生“塌陷”,规模之大令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气层被称为“热层”,现在又再度反弹。这种塌陷并不罕见,但规模之大还是让科学家震惊不已。

  • 详细解释


     简介

    美国宇航局2010年7月15日宣布,地球的一个上层大气层最近以出人意料的规模发生“塌陷”,规模之大令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气层被称为“热层”,现在又再度反弹。这种塌陷并不罕见,但规模之大还是让科学家震惊不已。

    出现时期

    此次热层塌陷在太阳并不活跃的时期出现,也就是2008年至2009年的太阳极小期。在太阳极小期,热层温度降低并收缩,但最近的收缩却是低太阳活跃性所能解释的两到三倍。

    困扰

    地球的一个上层大气层最近以出人意料的规模发生“塌陷”,规模之大令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在刊登于2010年6月19日《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公布了他们的发现。论文主执笔人、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约翰·埃默特表示:“这是在至少43年内热层出现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收缩,可谓太空时代的一项纪录。”

    热层高悬于地面之上,靠近地球与太空边缘的交汇处,距地面高度在55英里(约合90公里)至370英里(约合600公里)之间。卫星和流星在这一高度飞过,极光则在这一高度闪耀。热层与太阳联系紧密,受太阳活跃性高低周期影响程度较大。这个气层能够在远紫外线抵达地球前对其进行拦截。在活跃性较高时,太阳的远紫外线加热热层,使其膨胀,就像是一个置于营火上方的棉花糖。活跃性较低时,便会发生相反的事情。

    太阳最近的活跃性极低。2008年和2009年,太阳黑子数量极少,太阳耀斑几乎不存在,太阳远紫外线则走向衰败。然而,2008年至2009年的热层收缩程度不仅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同时也无法单用太阳活跃性加以解释。

    为了计算这种收缩,埃默特对1967年至2010年绕地球轨道运行的5000多颗卫星的衰减率进行了分析。分析提供了一个涵盖整个太空时代的热层密度、温度和压力的时空样本。埃默特表示,热层中的二氧化碳似乎可以在解释大气收缩过程中扮演角色。这种气体充当了一个冷却剂,通过红外辐射释放热量。众所周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一直持增长之势。更多的二氧化碳会放大太阳极小期的冷却作用。

    埃默特说:“但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即使利用我们对充当冷却剂的二氧化碳如何产生影响的了解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我们也无法完全解释热层的大规模收缩。”研究人员希望对这个上层大气层的进一步监测能够帮助他们揭开谜团。

  • 基本含义
    指由于高温或过度加热而导致的物质层的崩塌或坍塌。
  • 详细解释
    热层塌陷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某种结构或系统在受到极端压力或过度加热时发生的崩溃或瓦解。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各种事物在面临巨大压力或过度负荷时出现的崩溃现象。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经济、社会、心理等领域中的崩溃或瓦解现象。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行业在经济危机中崩溃,或者一个人在巨大压力下精神崩溃等情况。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来自于地质学中的一个概念。地质学家发现,在地球内部的高温环境下,存在着一层称为热层的物质。当热层受到过度加热或压力时,会发生塌陷现象。借用这个概念,热层塌陷成为了一个比喻,用来形容各种系统或结构在承受过度压力或负荷时的崩溃。
  • 成语结构
    热层塌陷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热层”表示高温环境下的物质层,“塌陷”表示崩溃或瓦解。
  • 例句
    1. 这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最终热层塌陷,破产倒闭了。2. 他在工作上承受了太大的压力,结果精神崩溃,热层塌陷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热层塌陷”与高温环境下物质层的崩塌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物质层在高温下逐渐崩溃的场景,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热层塌陷相关的知识,如地质学中的热层塌陷现象,以及其他类似的比喻性成语。同时,也可以学习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典故等文化背景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夏天天气太热了,我感觉自己要热层塌陷了!初中生:考试压力太大,有时候真的感觉自己要热层塌陷了。高中生: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有些公司可能会因为市场萎缩而热层塌陷。大学生:他在工作面临的压力太大,最终导致了精神崩溃,热层塌陷了。成年人:经济危机导致很多企业破产,他们的热层塌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