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陶
xūn táo
  • 拼 音:xūn táo
  • 注 音:ㄒㄩㄣ ㄊㄠ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熏陶 xūntáo
    [polish] 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

  • 近义词

    陶冶、教化、教养、教导、教诲、教学、教授、教育、感化

  • 英文翻译

    1.exert a gradual, uplifting influence on; nurture; edify

  • 详细解释

    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 梁启超 《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传》:“﹝ 达尔文 ﹞为教师 亨士罗 所器重,受其熏陶,慨然有立伟功于学界之志。” 茅盾 《追求》八:“现在有他自己在那里日夕熏陶,改变也是容易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是一个自小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的女人。”

  • 基本含义
    指通过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品德、思想、修养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 详细解释
    熏陶一词源于《论语·为政》中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通过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人的品德和思想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因此,熏陶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通过外界的影响对人的内心进行塑造和培养的过程。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人受到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事物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 故事起源
    成语“熏陶”源于《论语·为政》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讲述了孔子的一个弟子子路问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段话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仁德的示范和影响来感化他人的重要性。后来,人们将其中的“立人”和“达人”解释为通过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来对人进行熏陶。
  • 成语结构
    熏陶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复杂的结构。
  • 例句
    1.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熏陶至关重要。2. 他的品德修养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师长的熏陶下培养起来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熏陶”这个词与“香熏陶瓷”联想,想象通过熏陶,人的品德和思想就像香熏陶瓷一样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熏陶相关的成语,如“受熏陶”、“以身作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老师经常给我们上品德课,希望通过熏陶我们成为优秀的人。2. 初中生:我觉得读好书对我来说是一种熏陶,可以让我变得更有思想,更有见识。3. 高中生:大学校园里的自由氛围和优秀的同学们对我产生了很大的熏陶,让我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