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宣泄室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心理宣泄室-屋内设置

    一位男生在宣泄室里击打橡胶人

    中南大学开设的心理咨询室设有办公室、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培训室、心理测量室、沙盘室、宣泄室及音乐放松室。拥有专业图书100余册,专业音像资料、专业期刊和报纸各10余种,心理测评软件两套。现有专职教师6名,兼职教师26名,均持有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

    其中的心理宣泄室面积约有10多平方米,心理宣泄室的窗户被厚厚的窗帘严严地遮住,四周的墙体被厚实海绵包成了软墙体,屋子中间竖着两个可供学生击打的橡胶人,整个宣泄室的地面则铺着厚厚的蓝色地毯。

    这种最早出现在欧美和日本等地企业中的橡皮人,可贴上高层的姓名,专供员工痛打,宣泄不良情绪,效果较好。中国的一些企业和社会活动中心也引进过这种宣泄室。

    心理宣泄室-分类辅导

    常见问题

    学生在沙盘室进行心理治疗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种类不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常见的还是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大一新生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困难,理想和现实出现落差,人际关系不好处理。大二、大三学生主要面临一些情感困惑。大四毕业班学生是心理问题较多的群体,主要是他们面临就业困难的现实,找工作较难,继续考研也不易,还要花家里钱。而研究生班的学生则更多来自学习的紧张,社会不能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

    辅导

    平时比较宽容、大度,遇事可以迅速自我调节的,就不用做心理宣泄了。对长期焦虑、失眠、多梦的学生,她们对其进行音乐治疗,让学生在舒缓的乐声中平静自己,陶冶性情。对无具体诱发事件,情绪低落的学生,她们将其引进沙盘室,通过游戏的方式表现真实的自我,探求心理低落的原因,再对症治疗。

    只有一些以前受过别人欺负,而心理一直没有忘怀,才引导其采用暴力的方式,将橡胶人想象成任何一个自己不满的人,进行暴力宣泄。提供这样的心理宣泄室,发泄不是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心理的相对平衡,从而有助于将消极能量转化为积极能量。

    心理宣泄室-社会反响

    心理宣泄室走进校园,自学生对橡胶人挥拳相向开始,这种是与非的争论便如影随形而至。

    家长

    一些学生将橡胶人想像成为自己的同学、熟人、邻居,一些学校的校长、老师也将自己树为靶子,让学生在“自己”身上宣泄郁闷和愤怒。这种以虚拟特定对象为“选择目标”暴力宣泄方式,引起一些学生家长十分担忧。他们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用暴力宣泄的办法帮助学生出气,是否可以说学校已到了育人乏术的地步?再说,让这种将发泄目标设定为传道解惑的老师身上,使学生遗弃了情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撕得粉碎。老师都可以成为敌人,还有什么人不可以拳打脚踢?

    社会工作者

    一些社会工作者旗帜鲜明地表示,这种暴力宣泄不宜提倡。他们认为,大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强。如果受到一些挫折和委屈,就靠发泄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长此以往,很容易养成任性、霸道的不良性格。学生有什么问题或是对谁不满,完全可以通过沟通或是寻求办法处理,而简单地用暴力解决问题,只会培养仇恨。再说,心理宣泄室毕竟是个充斥着暴力和愤怒的地方,有着诱导“暴力”倾向的一面。到宣泄室里找橡胶人“施暴”,固然泄了一时压力,但这种诉诸暴力的发泄,会使学生的心理更加脆弱,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

    一些教师也对心理宣泄室的功用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心理宣泄是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宣泄对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是有益处的。但是,简单的打、砸、吼,以及迁怒于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心理“减压”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学校校领导、教师也可同学生谈心交朋友,或者组织文艺体育活动。简单的宣泄反而对其心理治疗留下阴影。

    学生

    湖南一些大学的学生们感到心理宣泄作为一种情感发泄方式,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情绪、减缓心理压力的作用,因此认为在学校里建立心理宣泄室是有必要的。

    心理专家

    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唐海波表示,心理宣泄室是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而设立的。心理宣泄室的创建,表明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宣泄室创立以来,改善了学校心理咨询条件,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心理知识的场所,增加了一个心理教育培训基地;同时,形成了一个好的氛围,让大家更加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 基本含义
    心理宣泄室指的是一个人可以倾诉、发泄内心情感的地方。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来形容一个人可以释放自己的压力、痛苦或愤怒的场所。
  • 详细解释
    心理宣泄室是指一个人可以倾诉内心烦恼、发泄情感的地方。在这个宣泄室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大声呐喊、敲打物品、撕碎纸张等。宣泄室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舒缓情绪,并且有助于恢复内心的平衡。
  • 使用场景
    心理宣泄室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来发泄情绪,释放压力的情况。例如,当一个人遇到了挫折、困扰或者愤怒时,他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倾诉给他人,或者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 故事起源
    心理宣泄室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心理学理论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为了描述一个人需要一个安全的空间来宣泄情绪,释放压力。
  • 成语结构
    心理宣泄室是一个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心理”、“宣泄”和“室”。其中,“心理”表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宣泄”表示发泄和释放,“室”表示一个地方或空间。
  • 例句
    1. 他每天下班后都会去健身房,把工作的压力在器械上心理宣泄室一番。2. 她找到了一个心理宣泄室,可以在那里大声哭泣,释放自己的情绪。3.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心理宣泄室来排解内心的痛苦和困扰。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心理宣泄室看作是一个人内心的“出气筒”,用来释放内心的情绪和压力。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在宣泄室中大声呐喊、敲打物品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学习如何管理和表达情绪是很重要的。除了心理宣泄室,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情绪,如冥想、运动、写日记等。可以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情绪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画画,它是我心理宣泄室,可以帮助我表达自己的情感。2. 初中生:我经常和朋友聊天,把自己的烦恼倾诉给他们,这是我的心理宣泄室。3. 高中生:参加运动是我心理宣泄室的一种方式,可以让我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