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刑峻制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yán xíng jùn zhì ㄧㄢˊ ㄒㄧㄥˊ ㄐㄩㄣˋ ㄓㄧˋ

    严刑峻制(嚴刑峻制) 

    犹言严刑峻法。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惧万民之不服,则严刑峻制,以贾伤心之怨。”《晋书·张轨传》:“ 骏 议欲严刑峻制,众咸以为宜。”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严刑峻制,惨无人理。”参见“ 严刑峻法 ”。

  • 基本含义
    指法律法规严明,刑罚严厉,执行严格。
  • 详细解释
    表示对犯罪行为采取严厉的法律制裁和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法律严明、刑罚严厉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批评或警示某些行为的严重后果。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尚书·虞曲》中,原文是“严刑峻法”,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严刑峻制”。
  • 成语结构
    由“严”、“刑”、“峻”、“制”四个字组成。
  • 例句
    1. 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必须对犯罪分子实行严刑峻制。2. 这个国家的法律非常严厉,对违法行为采取严刑峻制。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严格执行”、“刑事制裁”等类似的词语进行联想,同时可以想象一个严肃的法庭场景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刑法制度,以及刑罚的种类和执行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犯罪是不好的,应该受到严刑峻制。2. 初中生:我们要遵守法律,否则会受到严刑峻制。3. 高中生:社会需要一个严明的法律体系,以实施严刑峻制来维护公平正义。4. 大学生:了解刑法制度对于我们学习严刑峻制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规则和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