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达
tiáo dá
  • 拼 音:tiáo dá
  • 注 音:ㄊㄧㄠˊ ㄉㄚ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条理通达。《庄子·至乐》:“名止於实,义设於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成玄英 疏:“如是之道,可谓条理通达,而福德扶持者矣。”
    (2).畅达;通达。《战国策·魏策一》:“ 魏 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万人。埊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游心乎道义,偃息乎卑室。恬愉无遌,而神气条达。”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至於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笺书章奏之文,体在条达。”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 魏 氏之文,明畅条达,然刻意求新,故杂奇语,以骇俗流。”
    (3).行疾貌。《尚书大传》卷三“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 汉 郑玄 注:“朓,条也。条达,行疾貌。”《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上清朓侧” 李善 注引 汉 郑玄 曰:“朓,犹条达也。条达,行疾貌。”
    (4).断续分散貌。《孙子·行军》:“尘高而鋭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杜牧 注:“条达,纵横断絶貌也。” 王晳 注:“条达,纤微断续之貌。”
    (5).臂饰。《初学记》卷四引古诗:“绕背双条达。”《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造百索繫臂……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参见“ 条脱 ”。

  • 基本含义
    指言辞直截,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 详细解释
    条达是由“条”和“达”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条”表示直的、笔直的意思,“达”表示直达、表达的意思。条达的意思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不拐弯抹角。
  • 使用场景
    条达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直率、坦诚,不拐弯抹角,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
  • 故事起源
    关于条达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这个成语可能是从古代的言辞风格演变而来,形容人们在交流中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 成语结构
    条达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条”和动词“达”组成。
  • 例句
    1. 他一向条达,从不拐弯抹角。2. 我们需要一个条达的人来领导这个项目。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条达”与直线的形状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直线是一种直的、笔直的形状,而条达也表示直率、直接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直率、直接表达相关的成语,如“直言不讳”、“直截了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喜欢和条达的朋友一起玩,因为他们说话不拐弯抹角。初中生:老师问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就条达地说出了我的观点。高中生:我喜欢和条达的人交朋友,因为他们不会说谎,总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