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馆
huì tóng guǎn
  • 拼 音:huì tóng guǎn
  • 注 音:ㄏㄨㄟˋ ㄊㄨㄙˊ ㄍㄨ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元 、 明 、 清 三朝接待藩属贡使的机构。《元史·百官志一》:“会同馆,秩从四品。掌接伴引见诸番蛮夷峒官之来朝贡者。 至元 十三年始置。二十五年罢之。二十九年復置。 元贞 元年以礼部尚书领馆事,遂为定制。”《明史·职官志一》:“﹝兵部﹞所辖,会同馆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清史稿·职官志一》:“ 顺治 元年,会同四译分设二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主事 满 汉 各一人提督之。”

  • 基本含义
    指多人会面商议的地方,也指多方协商解决问题的场所。
  • 详细解释
    会同馆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会”指多人聚集在一起,商讨问题;“同”表示共同一致的意思;“馆”指地方或场所。因此,会同馆指的是多人会面商议或多方协商解决问题的地方。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或组织内部的会议室、会议场所,也可以用来形容各方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场合。
  • 故事起源
    关于“会同馆”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据考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西游记》中。在小说中,孙悟空为了解决河妖的问题,找到了河神,希望能够通过会谈解决纷争。这个故事中的“会同馆”就是指孙悟空找到的地方,用于多方协商解决问题。
  • 成语结构
    会同馆属于四字成语,结构为“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1. 今天下午,我们在会同馆开会讨论新项目的实施计划。2.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需要在会同馆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会同馆”与“会议”联系起来记忆,因为“会同馆”常用于描述会议的场所。
  • 延伸学习
    学习其他与会议相关的成语,如“座无虚席”、“切磋琢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我们在会同馆开班会,老师告诉我们新学期的安排。2. 初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会同馆活动,让我们共同商讨学校的发展计划。3. 高中生:学生会在会同馆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讨论学校运动会的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