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白酒草 -介绍
白酒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斜上,不分枝。茎直立,有细条纹。花全部结实,黄色,外围的雌花极多数;中央的两性花少数,花冠管状;花托半球形,中央明显凸起。瘦果长圆形,黄色,扁压,两端缩小,边缘脉状,两面无肋,有微毛;冠毛污白色或稍红色,糙毛状。花期5-9月。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斜上,不分枝,少有丛生而呈纤维状。茎直立,高(15)20-45厘米,或更高,有细条纹,基部径2—4毫米,自茎基部或在中部以上分枝,少有不分枝,枝斜上或开展,全株被白色长柔毛或短糙毛,或下部多少脱毛。叶通常密集于茎较下部,呈莲座状,基部叶倒卵形或匙形,顶端圆形,基部长渐狭,长6—7厘米,较下部叶有长柄,长3一13厘米,叶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顶端圆形,基部楔形,常下延成具宽翅的柄,边缘有圆齿或粗锯齿,有4--5对侧脉,在下面明显,两面被白色长柔毛;中部叶疏生,倒披针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无柄,长3.5—5厘米,宽5—15毫米,顶端钝,基部宽而半抱茎,边缘有小尖齿,上部叶渐小,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两面被长贴毛。头状花序较多数,通常在茎及枝端密集成球状或伞房状,干时径11毫米,花序梗纤细,长4—6毫米,密被长柔毛;总苞半球形,长约5—5.5毫米,宽8—10毫米,总苞片3—4层,覆瓦状,外层较短,卵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内层线状披针形,长4—5毫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膜质或多少变紫色,背面沿中脉绿色,被长柔毛,干时常反折。花全部结实,黄色,外围的雌花极多数,花冠丝状,长l.7—2毫米,顶端有微毛,短于花柱的2.5倍;中央的两性花少数(约15一16个),花冠管状,长约4毫米,上部膨大,有5个卵形裂片,裂片顶端有微毛;花托半球形,中央明显凸起,两性花的窝孔较外围雌花的大,具短齿。瘦果长圆形,黄色,长1—1.2毫米,扁压,两端缩小,边缘脉状,两面无肋,有微毛;冠毛污白色或稍红色,长4.5毫米,糙毛状,近等长,顶端狭。花期5—9月。
产于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西藏等省区。阿富汗、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日本也有。
生长习性
常生于山谷田边、山坡草地或林缘,海拔700-2500米。
中药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劲直假酸(strictic acid),5,7-二羟基-3,8,4′-三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3,8,4′-trimethoxyfla-vone),对映-2β-羟基-15,16-环氧-3,13(16),14-克罗三烯-18-酸[ent-2β-hydroxy-15,16-epoxy-3,13(16),14-clerodatrien-18-oicacid]。
药用价值
根或全草:辛、微苦,平。消肿镇痛,祛风化痰。用于小儿风热咳喘,胸膜炎,咽喉痛,目赤,小儿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