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粮
zhài liáng
  • 拼 音:zhài liáng
  • 注 音:ㄓㄞˋ ㄌㄧ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明 初征收军队给养的名目之一。 明 刘辰 《国初事迹》:“ 太祖 亲征 太平 、 建康 、 宣州 、 婺州 ,书押大榜,招安乡村百姓,岁纳粮草供给,谓之寨粮。”参阅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二章三。

  • 基本含义
    指节约粮食,合理安排食物的消耗。
  • 详细解释
    寨粮源自军事用语,原指军队在寨中储存的粮食。后来引申为一种节约粮食的行为,表示合理安排食物的消耗,避免浪费。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教育、军事、经济等领域,用来告诫人们要节约粮食,避免浪费资源。
  • 故事起源
    寨粮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当时,军队在进行战争时,为了能够长时间地支撑战斗,常常要在寨中储存足够的粮食。因此,寨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概念。后来,人们将寨粮引申为日常生活中的节约行为。
  • 成语结构
    寨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寨”指寨子,即军队驻扎的地方,“粮”指粮食。
  • 例句
    1. 我们要珍惜粮食资源,做到寨粮节约。2.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寨粮的重要性。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军队的指挥官,要在寨子中储存足够的粮食,以支持长时间的战斗。这样,就能够记住寨粮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粮多草短”、“粮尽援绝”等,以加深对节约粮食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珍惜食物,遵循寨粮的原则,不浪费。2. 初中生:在学校食堂,我们应该合理选择食物,做到寨粮节约。3. 高中生:我们要树立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以寨粮为信条,共同建设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