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昧
mèi mèi
  • 拼 音:mèi mèi
  • 注 音:ㄇㄟˋ ㄇㄟ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晋书·皇甫谧传》:“去显显之明路,入昧昧之埃尘。” 康有为 《<日本书目志>序》:“黑夜无火,昧昧然操舵于烟雾中。”
    (2).昏乱;模糊不清。《楚辞·九辩》:“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新唐书·杨复光传》:“北面臣贼,何恩义利害昧昧耶?” 清 纳兰性德 《石鼓记》:“ 苏 、 李 、 虞 、 褚 、 欧阳 ,近在 唐 初,亦遽尔昧昧。”
    (3).无声无息。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其影响昧昧,惟恐闻於人也。”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方二人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4).胡涂无知。常用作谦辞。《孔丛子·答问》:“寡人昧昧焉,愿以人间近事喻之。” 唐 柳宗元 《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以中丞公之直清严重……且犹宗重其道,况若吾之昧昧者乎。”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跋》:“妄人昧昧,不察本末。”
    (5).沉思貌。《书·秦誓》:“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 蔡沉 集传:“昧昧而思者,深潜而静思也。” 宋 王安石 《夜梦与和甫别因寄纯甫》诗:“千里永相望,昧昧我思之。”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序:“吾既生乱世,目击苦道,而思有以救之,昧昧我思,其惟行大同太平之道哉!”
    (6).纯厚浑朴貌。《淮南子·俶真训》:“至 伏羲氏 ,其道昧昧芒芒然。” 高诱 注:“昧昧,纯厚也。”《周书·萧大圜传》:“天道昧昧,安可问哉?”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昧昧神道,悠悠彼苍。”

  • 基本含义
    暧昧、不明确的样子
  • 详细解释
    指言行举止或事情的真相含糊不清,让人难以理解或判断。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暧昧不清、关系模糊或事情的真相不明的情况。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中的一首古代诗歌。这首诗描述了古代王朝的乱象和统治者的不明确态度。后来,人们将其中的“昧昧”一词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的暧昧不清。
  • 成语结构
    昧昧是一个重复形式的成语,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回答昧昧其词,让人无法判断他的真实意图。2. 这段关系一直都很昧昧,让人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雾气弥漫的森林中,周围的一切都是模糊的,就像昧昧不清一样。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昧昧相关的成语,例如“暧昧不清”、“模棱两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的关系很昧昧,我都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朋友。2. 初中生:老师的回答有点昧昧,我们不知道她是否同意我们的提议。3. 高中生: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昧昧,让人猜不透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4. 大学生:在大学里,有很多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昧昧不清的,让人琢磨不透。5. 成年人:他的回答总是昧昧其词,让人感到他有所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