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望
pǐn wàng
  • 拼 音:pǐn wàng
  • 注 音:ㄆㄧㄣˇ ㄨ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人品声望。《世说新语·赏誉》“ 武元夏 目 裴王 曰”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武陔 字 元夏 , 沛国 竹邑 人…… 陔 及二弟 歆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品望。” 明 袁宏道 《送观察侯公序》:“以公之品望,而仅使之雨露于三 湘 七泽间,于世道窃有虞焉。”《红楼梦》第一一五回:“弟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何敢比世兄品望清高。” 清 程矞采 《关于升平社团练情形的奏折》:“伏查该处社学、公所各绅士,皆係素有品望之人。”

  • 基本含义
    指对人或事物的品质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 详细解释
    品望是一个由动词“品”和名词“望”组成的成语。其中,“品”意为辨别、评判,表示对事物的品质进行判断;“望”意为看、观察,表示对事物的外观和表现进行观察。品望合在一起,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品质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 使用场景
    品望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有辨别是非、分辨好坏的能力,也可以用来指评价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见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品望”来表达对某人的评价或对某事的判断,以显示对其能力和见解的认可。
  • 故事起源
    品望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述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慈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这句话强调了对人和事物进行正确评价的重要性,使人们明白通过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来辨别事物的真伪和价值。
  • 成语结构
    品望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他的品望很高,对人对事都有着敏锐的判断力。2. 作为一名老师,要有良好的品望,才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品望”。可以想象自己在市场上挑选水果,需要仔细观察和判断水果的品质和价值,这样就能够记住“品望”表示对事物的评判和判断。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更多与“品望”相关的成语,如“品行”,“品格”,来扩展对品质和评价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有好的品望,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2. 初中生:在选择朋友的时候,我们要用品望来判断他们的性格和品行。3. 高中生:面对大学的选择,我们需要有品望来判断哪所大学更适合我们的发展。4.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品望来评估公司的实力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