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苟
tōu gǒu
  • 拼 音:tōu gǒu
  • 注 音:ㄊㄡ ㄍ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苟且。《宋书·五行志一》:“杯槃者,酒食之器也,而名曰《晋世寧》者,言 晋 世之士,偷苟於酒食之间,而其知不及远, 晋 世之寧,犹杯槃之在手也。” 唐 元稹 《赠左散骑常侍裴公墓志铭》:“急则散去,缓则偷苟。”

  • 基本含义
    指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追求短暂的享乐而不顾道德、法律和社会规范。
  • 详细解释
    偷苟是由“偷”和“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偷指偷窃、偷盗,引申为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苟指苟且、苟延残喘,引申为追求短暂的享乐而不顾道德、法律和社会规范。偷苟形容人不择手段地追求私利和享乐,缺乏正义和道德观念。
  • 使用场景
    偷苟一词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法律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不诚实、不正直、不道德的行为,例如贪污腐败、作弊考试等。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只追求眼前的享乐,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和道德原则。
  • 故事起源
    偷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二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子罕的人,他以偷窃为生,但是他一直过着苟且的生活,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警示人们不要以不正当的手段追求短暂的享乐,而应该追求正义和道德。
  • 成语结构
    偷苟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一个动词“偷”和一个动宾关系的名词“苟”组成。
  • 例句
    1. 他为了升职而偷苟功劳,最终被揭发了。2. 这个公司的老板经常偷苟税款,导致公司声誉受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偷苟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偷窃他人财物,然后为了享受短暂的快乐而苟且过活。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应该引起警惕。
  • 延伸学习
    学习偷苟这个成语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道德、正直相关的成语,例如“守正不阿”、“明哲保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考试偷苟作弊,被老师发现了。2. 初中生:为了追求短暂的快乐,他偷苟了父母的钱。3. 高中生:有些人为了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地偷苟他人的努力成果。4. 大学生:他为了追求高分,偷苟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丧失了学术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