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
sān jiào
  • 拼 音:sān jiào
  • 注 音:ㄙㄢ ㄐㄧ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汉 儒谓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称为“三教”。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设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3).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北史·周本纪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唐 牛肃 《牛应贞》:“学穷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教》:“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穀於世,岂可一日闕哉!’”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佛教初来时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学先生谈禅,和尚做诗的时候,‘三教同源’的机运就成熟了。”

  • 英文翻译

    1.【医】three religions

  • 基本含义
    三教指佛教、道教和儒教三种主要的宗教信仰。也用来指代各种宗教信仰。
  • 详细解释
    三教是指佛教、道教和儒教三种主要的宗教信仰。佛教强调解脱苦难,道教强调修炼自身,儒教强调人伦道德。三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有着深远影响。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对于各种宗教信仰都有所了解或尊重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地方或社会上存在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状况。
  • 故事起源
    三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每种教派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传承。佛教起源于印度,道教起源于中国,儒教则是中国古代的国学教育。
  • 成语结构
    三教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他对于三教都有所了解,是一个很开明的人。2. 这个地方三教并存,宗教氛围很浓厚。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教的发音“sān jiào”与“三个教室”联想起来,每个教室代表佛教、道教和儒教。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三教各自的教义、历史和文化,深入了解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学过三教的故事。2. 初中生:了解三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3. 高中生:大学里有专门研究三教的课程。4. 大学生:我对三教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