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郎
pān láng
  • 拼 音:pān láng
  • 注 音:ㄆㄢ ㄌ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 晋 潘岳 。 岳 少时美容止,故称。 南朝 陈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 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宋 史达祖 《夜行船》词:“白髮 潘郎 宽 沉 带,怕看山,忆他眉黛。”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一折:“ 河阳 城里鬭丰神,好映 潘郎 彩色新。” 宁太一 《秋兴四迭前韵》之二:“ 潘郎 老去情丝减,谁与重栽一县花?”后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之一:“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 潘郎 。”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穠李夭桃,是旧日 潘郎 ,亲试春艷。”参见“ 潘安 ”。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性格高傲自负,不肯屈服。
  • 详细解释
    潘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人物,在故事中他以勇敢和聪明著称。因此,潘郎成为了一个形容人性格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自负,对别人态度傲慢,不肯屈服。
  • 使用场景
    潘郎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过于自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或意见。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工作场合、学校或社交场合中的行为。
  • 故事起源
    潘郎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潘郎记》,这是一部以潘郎为主人公的传奇故事。故事中,潘郎是一个非常英勇和聪明的人,但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过于自负。最终,潘郎因为自负而遭受了失败和悲剧的结局。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人自负的成语“潘郎”。
  • 成语结构
    潘郎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潘”是姓氏,“郎”是名字。在这个成语中,“潘郎”代表一个人的名字,同时也代表了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 例句
    1. 他总是对别人的建议置若罔闻,真是个潘郎。2. 这个潘郎总是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可是他的决策常常是错误的。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潘郎的形象与一个高傲自负的人联系在一起,想象他总是昂首挺胸,不肯低头。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和成语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潘郎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不听老师的话,真是个潘郎。2. 初中生:她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真是个潘郎。3. 高中生:他对别人的建议总是不屑一顾,真是个潘郎。4. 大学生:她总是以为自己的见解是最正确的,真是个潘郎。5. 成年人:他总是对别人的意见不屑一顾,真是个潘郎。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