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母
suān mǔ
  • 拼 音:suān mǔ
  • 注 音:ㄙㄨㄢ ㄇ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酢浆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酢浆草》。

  • 基本含义
    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母亲心存不满或不孝顺的态度。
  • 详细解释
    酸母是由“酸”和“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酸指的是心里不舒服,母指的是母亲。酸母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母亲心存不满或不孝顺的态度。
  •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自己的母亲不满或不孝顺的态度。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批评那些对母亲不尊重或不关心的人。
  • 故事起源
    酸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是由于古代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不尊重或不孝顺母亲的现象而形成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被视为最伟大的存在,孝顺母亲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酸母这个成语成为了批评这些不懂得孝顺母亲的人的代名词。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对母亲总是态度冷淡,真是个酸母的人。2. 她从小就不孝顺母亲,真是个酸母之子。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酸母”这个成语和不孝顺母亲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对着酸味的母亲脸色难看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家庭关系和孝顺相关的成语,如“孝顺”、“亲情”等,来加深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从小就懂得要孝顺父母,不像他,真是个酸母的孩子。2. 初中生: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不要像那些酸母的人一样对待自己的母亲。3. 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感恩和孝顺,而不是成为一个酸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