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蜋
táng láng
  • 拼 音:táng láng
  • 注 音:ㄊㄤˊ ㄌ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螳蠰 ”。亦作“螗蜋”。昆虫名。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卵块灰黄色,称螵蛸,产桑树上名桑螵蛸,可入药。《初学记》卷三十引 北齐 颜之推 《听鸣蝉》诗:“螗蜋翳下偏难见,翡翠竿头絶易惊。” 唐 元稹 《有酒》诗之五:“螗蜋虽怒谁尔惧?鶡旦虽啼谁尔怜?”

  • 基本含义
    形容人勇敢无畏,不怕困难。
  • 详细解释
    螳蜋是一种昆虫,它在古代被认为是非常勇敢的动物。成语“螳蜋”比喻人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面对挑战。
  •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坚持,不退缩的情况。常用于表扬有勇气、有担当的人。
  • 故事起源
    据说,古代有一位叫做螳蜋的昆虫,它身体虽小,但非常勇敢。一次,螳蜋遇到了一只大蝎子,大蝎子威胁要吃掉螳蜋。螳蜋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与大蝎子搏斗,最终战胜了它。由此,人们就用“螳蜋”来形容勇敢无畏的人。
  • 成语结构
    螳蜋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在团队中表现得像个螳蜋一样,勇敢无畏,不怕任何困难。2. 面对困难,我们要像螳蜋一样,勇往直前,不退缩。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螳蜋这个昆虫的形象,想象它勇敢地面对困难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勇敢无畏相关的成语,如“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像螳蜋一样勇敢,敢于面对困难,不退缩。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困难,我们要像螳蜋一样坚持努力。3. 高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得像螳蜋一样勇敢,不怕任何对手。4. 大学生:只有像螳蜋一样勇敢面对挑战,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