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口
shēng kou
  • 拼 音:shēng kou
  • 注 音:ㄕㄥ ㄎ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用来帮助人做活儿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
    [构成]
    偏正式:牲(口
    [例句]
    这是谁家的牲口?(作宾语)
    [同义]
    牲畜

  • 近义词

    畜生、牲畜

  • 英文翻译

    1.draught animals (指牛、马等); beasts; bullamacow; bullamacau (总称)

  • 详细解释

    ◎ 牲口 shēngkou
    [beasts of burden;draught animal] 牲畜的俗称。专指供人役使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
    牲畜的俗称。泛指禽兽等动物。亦专指为人服役的家畜,如牛、马、驴、骡等。《通典·食货七》:“自十三载以后, 安禄山 为 范阳 节度,多有进奉驼马牲口,不旷旬日。”《明史·职官志三》:“其外有内府供用库……牲口房。”原注:“收养异兽珍禽。”《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分付叫把牲口牵到后槽去。”《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那几个人都上了牲口……那一羣马泼剌剌的如飞一般也似去了。”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四章:“他刚从外面使车回来,正在喂牲口。”

  • 基本含义
    比喻说话或行动前后不相符或不协调。
  •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中的“牛头”和“马嘴”分别指的是牲口的头和嘴巴,比喻说话或行动前后不相符或不协调。形象地描述了人们的言行不一致,或者说话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说话不负责任或者言行不一的人。
  •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言行不一致的人,或者形容某个事件中的不协调之处。比如,当一个人说了一件事情,但后来做了相反的事情时,我们可以说他的话和行动牛头不对马嘴。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自于古代的牧民生活,他们在驯养牛马时,如果牛头和马嘴不对称,就无法使用马鞍来装备牲口。另一种说法是源自于《红楼梦》,小说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贾宝玉的病情,他的牛头对不上马嘴,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病症与他的言辞不一致。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牛头”和“马嘴”分别指代牲口的头和嘴。形象地描述了人们的言行不一致,或者说话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 例句
    1. 他说要来参加会议,结果没来,真牛头不对马嘴。2. 这个人嘴巴说的是好听的话,但是行动上却完全相反,真是牛头不对马嘴。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牛头和马嘴这两个形象的对比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牛的头和一匹马的嘴巴,它们不对称,不协调,就好像一个人的言行不一致一样。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行不一致相关的成语,比如“言而不信”、“口是心非”等等,以丰富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要给我买礼物,结果没有买,真牛头不对马嘴。2. 初中生:老师批评我们说要好好学习,可是他自己却经常请假,真是牛头不对马嘴。3. 高中生:政府宣传要保护环境,但是他们却频繁开发矿山,完全牛头不对马嘴。4. 大学生:公司领导口口声声说要提高员工福利,可是实际上却一直压榨员工,真是牛头不对马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