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跄
làng qiàng
  • 拼 音:làng qiàng
  • 注 音:ㄌㄤˋ ㄑㄧ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踉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水浒传》第三七回:“只见那个使枪棒的教头从人背后赶将来,一隻手揪住那大汉头巾,一隻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汉肋骨上只一兜,浪蹌一交,颠翻在地。”《水浒传》第三九回:“﹝ 宋江 ﹞再饮过数杯,不觉沉醉……浪浪蹌蹌,取路回营里来。”

  • 基本含义
    形容行走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 详细解释
    浪跄是指人行走时身体不稳定,摇摇晃晃,步态不正。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行走时的不稳定状态,常用来形容醉酒、受伤或者行走不稳的情况。
  • 使用场景
    浪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走状态不稳定,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人的行为或言语不稳重,显得轻浮或不可靠。
  • 故事起源
    浪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故事中,齐国的公子田常在一次狩猎中喝醉了酒,他浪跄着走进了一片沼泽地,最终被淹死在了泥沼里。这个故事成为了浪跄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浪跄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浪”表示波浪翻滚,第二个字“跄”表示行走摇摆。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行走不稳定的样子。
  • 例句
    1. 他喝得醉醺醺的,浪跄着走进了房间。2. 这个人的步态非常奇怪,总是浪跄着走路。3. 他刚刚受伤,腿脚还不太灵便,走起路来有些浪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浪跄”这个词与行走时不稳定的样子进行联想,比如想象一个人在海浪中行走时不稳定的样子,或者想象一个人醉酒后摇摇晃晃地走路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浪跄相关的成语,比如“东倒西歪”、“摇摇欲坠”等,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行走或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跑得太快,一不小心就浪跄了一下。2. 初中生:他骑自行车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路边的石头,结果浪跄了一下。3. 高中生:他走路的时候看手机,结果没看到路上的坑,一下子就浪跄了一下。4. 大学生:他喝了一些酒,结果走起路来有些浪跄。5. 成人:他走路的时候踩到了一个香蕉皮,结果浪跄了一下,差点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