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羝
jiǎn dī
  • 拼 音:jiǎn dī
  • 注 音:ㄐㄧㄢˇ ㄉ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驽劣的公羊。比喻卑劣之徒。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四:“世溷浊而不照兮,蹇羝骋夫先路。”

  • 基本含义
    指行动迟缓,能力不足,不得要领。
  • 详细解释
    蹇羝是由“蹇”和“羝”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蹇原指跛脚,引申为行动迟缓。羝原指公羊,引申为能力不足。合在一起,表示行动迟缓,能力不足,不得要领。
  • 使用场景
    蹇羝常用来形容人的行动迟缓、能力不足,或者形容某种情况下的困难和不顺利。可以用于描述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境。
  •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有一则故事。曹刿是齐国的一位军事谋士,他多次向君主建议战略,但君主都没有采纳。曹刿最后决定离开齐国,回到自己的家乡。当他离开时,君主问他为什么要离开,曹刿回答说:“臣蹇羝而不任。”意思是自己的才能有限,无法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从此,蹇羝成为表示能力不足、无法胜任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蹇羝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他虽然努力学习,但因为基础薄弱,所以在考试中总是蹇羝不前。2. 这个项目的进展一直蹇羝不前,需要加大投入和努力才能取得进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蹇羝”拆分成“蹇”和“羝”来记忆。蹇可以联想为跛脚,表示行动迟缓;羝可以联想为公羊,表示能力不足。通过将这两个意象结合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蹇羝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蹇羝相关的成语,如蹇视同仇、蹇蹇匪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虽然很用心,但是水平还是蹇羝的。2. 初中生:他虽然参加了很多培训班,但是在数学上还是蹇羝。3. 高中生:他虽然努力备考,但因为基础薄弱,所以在考试中总是蹇羝不前。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进展一直蹇羝不前,需要加大投入和努力才能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