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习
tǎo xí
  • 拼 音:tǎo xí
  • 注 音:ㄊㄠˇ ㄒ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讲论研习。《魏书·张彝传》:“ 彝 务尚典式,考访故事。及临 陇 右,弥加讨习,於是出入直衞,方伯威仪,赫然可观。” 唐 颜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铭》:“诸主蹷然,竞崇讨习,礼之降杀,亲之薄厚,翕然一变,职主之由。”

  • 基本含义
    指积极主动地向他人请教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 详细解释
    讨习是由“讨”和“习”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讨”意为向别人请教、讨教;“习”意为学习、练习。讨习的含义是指主动向他人请教学习,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 使用场景
    讨习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善于向他人请教和学习。它可以用来形容学生在学习上积极主动,不断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工作上勤奋好学,善于向同事和专家请教,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 故事起源
    讨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尚不明确,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中重视向他人请教和学习的精神。在古代,学生们常常会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以便更好地学习。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
  • 成语结构
    讨习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讨”为动词,“习”为动词。
  • 例句
    1. 学习不仅要靠自己,还要善于讨习他人,才能不断进步。2. 他在工作中总是勤奋好学,经常讨习同事,以便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讨习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请教学习”这个含义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学习时主动向他人请教问题,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学习,不断进步。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讨习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精神。了解中国古代学子如何向老师请教问题,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因为我知道讨习可以让我进步得更快。2. 初中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讨习同学,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识。3. 高中生:我善于讨习老师和同学,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会向专家请教问题,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