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推荐词语
• 进赠
• 进躁
• 进造
• 进运
• 进越
• 进援
• 进御
• 进驭
词语造句
• 身姿造句
• 身子造句
• 身子造句
• 身子造句
• 身子造句
• 身子造句
• 身子造句
• 身子造句
查词语
搜索
热门搜索:
量交
量简
量检
量剂
量计
量己审分
量己
量覈
量核
量规
借貣
jiè tè
拼 音:
jiè tè
注 音:
ㄐㄧㄝ ˋ ㄊㄜˋ
繁体字:
基本解释
谓监守者将自己保管的官物非法送人。《唐律疏议·名例四》释文“借貣”:“谓监临主守,将官物与人也。”
基本含义
指借别人的东西,却不还给别人。
详细解释
借貣是由“借”和“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借指暂时向他人借用,貣指财物。借貣的基本含义是指借用别人的东西却不归还,或者是借用别人的东西后敷衍搪塞,不诚实地处理。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贪图便利,却不负责任的行为。
使用场景
借貣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守信用、不讲道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借貣来形容那些借用别人的物品而不归还的人,或者是以欺骗的方式占用他人的资源的行为。
故事起源
借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刘敬传》中的一个故事。相传,刘敬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贪官,他曾经向人借了一把斧子,但却一直不归还。斧子的主人非常生气,于是去找刘敬要斧子。刘敬却以一些莫须有的理由搪塞对方,并且不打算还斧子。最后,斧子的主人只好将此事告诉了刘敬的上级官员。刘敬的上级官员得知此事后,对刘敬非常愤怒,因为刘敬的行为违背了官员应有的廉洁和诚信。于是,他将刘敬的行为形容为“借貣”,并将这个成语流传下来。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借”为动词,表示借用;“貣”为名词,表示财物。
例句
1. 他借貣了我的书,但从来不还。2. 这个人经常借貣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守信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借貣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借用别人的东西却不归还,然后被别人追讨的场景,以此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借貣相关的成语,如“借刀杀人”、“借题发挥”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借貣了我的玩具车,可是他一直不还给我。2. 小学生:他借貣了我的铅笔,说是用一下,结果一直没还给我。3. 初中生:这个同学经常借貣别人的作业,却从来不认真完成自己的作业。4. 高中生:他借貣了我的手机,说是给他妈妈打电话,可是后来我发现他用我的手机玩游戏。5. 大学生:这个室友总是借貣我们的洗衣机,结果从来不洗衣服,让我们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