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绖
shì dié
  • 拼 音:shì dié
  • 注 音:ㄕㄧˋ ㄉㄧㄝ 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脱除丧服。绖,丧服中用的麻带。 宋 岳珂 《桯史·赵希光节概》:“余归,未释絰,而 卫公 薨,輀车西泝。”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行修养高尚,言行举止得体。
  • 详细解释
    释绖是由“释”和“绖”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释”表示释放、解放,也可以理解为解脱、摆脱,代表着一种自由、宽容的态度;“绖”是指束缚、约束,代表着一种规范、自律的行为。释绖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品行修养高尚,言行举止得体,既能自由自在,又能自我约束。
  • 使用场景
    释绖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质高尚,行为得体。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得体表现,也可以用来指责一个人的品行不端。在正式场合或者商务交往中,使用释绖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得体,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故事起源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魏其武安侯魏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重臣,他身上有一束缚自己的绳索,但他却能够自如地行动,这是因为他能够自我约束,言行举止高尚得体。后来,人们就用“释绖”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得体,品行高尚。
  • 成语结构
    释绖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释”是动词,表示解放、解脱;“绖”是宾语,表示束缚、约束。
  • 例句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很得体,真是个释绖的人。2.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释绖的人。3. 这位领导不仅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够自我约束,真是一个释绖的榜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释绖”。可以想象一个人身上有一条绳子,绳子上面有很多束缚他的东西,但他却能够自如地行动,这是因为他能够自我约束,言行举止高尚得体。通过这种形象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释绖”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行修养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言行一致”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言行举止总是很得体,是一个释绖的好孩子。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释绖的形象,言行得体。3. 高中生:在社交场合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释绖的人,给人留下好印象。4. 大学生: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决定着他的未来,我们要努力成为释绖的人。5. 成年人:在职场上,我们要时刻保持释绖的形象,言行举止得体,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