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棓
táo bàng
  • 拼 音:táo bàng
  • 注 音:ㄊㄠˊ ㄅ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桃木作的杖。后用以驱鬼邪。《淮南子·诠言训》:“王子 庆忌 死於剑, 羿 死於桃棓。” 高诱 注:“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 羿 ,由是以来鬼畏桃也。”

  • 基本含义
    指无权势、无威望的人执掌权力,徒具虚名。
  • 详细解释
    桃棓是由“桃”和“棓”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桃”表示美好、吉祥的象征,而“棓”则是指权杖、权力。桃棓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无权无势、没有威望的人执掌权力,只是名义上的权力,实际上却无法施展实权。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权力虚弱,权威无力的意思。
  • 使用场景
    桃棓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职位虽然有名有份,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权力和影响力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名义上担任重要职位,但实际上无能无力、无所作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桃棓来形容那些权力受限、无法发挥实际作用的人或事物。
  •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鲁国的国君昭公去世后,由于诸侯之间的争斗,导致国内权力分散,昭公的儿子孟孙继位,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权力。他手持的权杖是由桃木制成的,这个权杖象征着权力,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实权。因此,后人用“桃棓”来形容权力虚弱、无力的情况。
  •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桃棓”,表达了权力虚弱的含义。
  • 例句
    1. 他虽然是公司的总经理,但实际上只是个桃棓,没有真正的决策权。2. 这个部门的领导是个桃棓,根本无法推动工作的进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手持一根桃木权杖,但这个权杖却是空洞的,没有实质的力量。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桃棓”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左传》这本古代史书,以及其中的其他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班的班长是个桃棓,只是名义上的班长,却没有真正的权力。2. 初中生:那个学校的校长是个桃棓,他对学校的发展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贡献。3. 高中生:政府的某些官员就像是桃棓一样,只是虚有其表,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