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民
níng mín
  • 拼 音:níng mín
  • 注 音:ㄋㄧㄥˊ ㄇㄧ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安民,使人民安定。语出《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寧万民,以怀宾客。”《淮南子·泰族训》:“故为治之本,务在寧民,寧民之本,在於足用。”《宋书·武帝纪中》:“民怀思本之心,经略之图,日不暇给,是以寧民绥治,犹有未遑。”

  • 基本含义
    关心百姓的安危,保障人民的利益。
  • 详细解释
    宁民是由动词“宁”和名词“民”组成的成语。宁有安抚、保护的意思,民指的是人民。宁民的基本含义是指关心百姓的安危,保障人民的利益。这个成语强调了政府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使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 使用场景
    宁民常常用来形容政府或领导层关心人民的利益,努力保障人民的生活和权益。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关心他人的利益,积极为他人争取福利。
  • 故事起源
    宁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君陈》中,成语出自西周时期的历史文献。这个故事讲述了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积极向周文王建言,使人民得到了更好的生活。后来,宁民成为了形容关心百姓、保障人民利益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宁民是一个动词+名词的结构,动词“宁”表示安抚、保护,名词“民”表示人民。宁民的结构简洁明了,意义明确。
  • 例句
    1. 政府应该宁民为重,为人民谋福祉。2. 这个组织一直宁民,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记忆宁民这个成语的意思和故事起源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周公旦关心人民的形象,以及他为人民争取福利的情景。也可以将宁民与“关心人民”、“保障利益”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宁民相关的成语,如宁死不屈、民生凋敝等。也可以学习关于保障人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了解政府在保障人民权益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政府应该宁民为重,为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关心他人,做一个宁民的人。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我们应该为宁民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