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选
quán xuǎn
  • 拼 音:quán xuǎn
  • 注 音:ㄑㄨㄢˊ ㄒㄨ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唐宋选用官吏的制度。除最高级职官由皇帝任命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凡经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具有资格的人均须到吏部听候铨选。
    [构成]
    偏正式:铨(选

  • 详细解释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 ,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 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 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 宋 沉辽 《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中国 向来銓选,最重资格。”
    (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褚筠心》:“先生终身不謁銓选,曰:‘此膝不为权臣屈也。’”

  • 基本含义
    铨选是指通过权衡、甄别,选取出优秀的人才或物品。
  • 详细解释
    铨选一词来源于古代官员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核和评定,从众多的候选人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在现代,铨选的意义扩展到了各个领域,不仅仅局限于选拔人才,还可以用来描述对物品、方案等进行挑选和甄别。
  • 使用场景
    铨选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选拔人才或挑选物品的过程。它可以用在招聘、选拔比赛、评奖评优等场景中。此外,铨选也可以用于形容对方案、计划等进行挑选和甄别的情况。
  • 故事起源
    铨选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当时描述了古代官员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古代,官员选拔人才非常重要,他们会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和评定,来决定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铨选成为了描述这一过程的专用词语。
  • 成语结构
    铨选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 例句
    1. 这个比赛的铨选过程非常严格,只有最优秀的选手才能进入决赛。2. 他在公司的铨选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部门经理。3. 在市场上,消费者需要进行铨选,才能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铨选”这个词拆分成两个部分,"铨"和"选"。"铨"可以联想为官员选拔人才的权衡和评定过程,"选"则表示挑选和甄别的意思。通过联想这两个部分的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与铨选相关的成语,如“贤能充国”、“锲而不舍”等,可以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班级中进行了铨选,选出了最优秀的班干部。2. 初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铨选活动,选拔出了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学生。3. 高中生:大学的自主招生要经过严格的铨选,只有优秀的学生才能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