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君
xié jūn
  • 拼 音:xié jūn
  • 注 音:ㄒㄧㄝ ˊ ㄐㄩ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胁持国君。《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后 楚 屈氏 譖杀 公子追舒 , 齐 庆封 胁君乱国。”
    (2).被胁持的国君。《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郑玄 注:“劫胁之君也。” 孔颖达 疏:“私藏公物,则见此君恒被臣之劫胁。”

  • 基本含义
    胁迫君主,指用武力或强力手段迫使君主做出某种决策。
  • 详细解释
    胁君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胁意为威胁、逼迫,君指君主,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通过武力或强力手段迫使君主做出某种决策,以满足个人或特定利益的要求。
  • 使用场景
    胁君一般用来形容某些人利用权势或武力来迫使上级做出让步或服从自己的要求的行为。它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历史、社会等领域中的权力斗争、强权统治等情况。
  • 故事起源
    胁君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项羽是楚汉战争中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在战争中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最终却被刘邦打败。在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曾经威胁刘邦,要求刘邦将自己封为诸侯。然而,刘邦并没有被胁迫,他最终成功地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 成语结构
    成语“胁君”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上属于动宾结构。
  • 例句
    1. 他利用自己的权力胁君,迫使上级做出了不公正的决策。2. 这位官员以威胁上级的方式胁君,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君主的面前,用手中的武器或强力手段威胁君主。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君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威胁的方式胁君,要求同学们做他的作业。2. 初中生:这位政治家利用自己的权力胁君,迫使上级做出了不公正的决策。3. 高中生:这个课题组长利用自己的地位胁君,迫使教授接受他的研究方案。4. 大学生:这位企业家通过威胁上级的方式胁君,以获取更多的利益。5. 成年人:这位官员利用自己的权力胁君,迫使上级做出了不利于人民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