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使
sòng shǐ
  • 拼 音:sòng shǐ
  • 注 音:ㄙㄨㄙˋ ㄕ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唐 代属州输送与节度、观察使府的赋税,谓之“送使”。《新唐书·食货志二》:“﹝ 宪宗 ﹞分天下之赋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宰相 裴垍 又令诸道节度、观察调费取於所治州,不足,则取於属州;而属州送使之餘与其上供者,皆输度支。”《资治通鉴·后晋天福元年》“凡财赋应留使之外尽将取之” 元 胡三省 注:“ 唐 制,诸州财赋为三:一、上供,输之京师,以供上用也;二、送使,输送於节度,观察使府;三、留州,留为州家用度。”

  • 基本含义
    指派使者或代表团送去贺礼、信件等。
  • 详细解释
    送使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送”表示把东西或人送给别人,第二个字“使”表示派遣使者。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派遣使者或代表团去送贺礼、信件等。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以礼节的方式向别人表示敬意或传达某种信息。
  • 使用场景
    送使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外交或礼仪方面的场合。比如,当一个国家要向另一个国家表示友好,可以派遣使者去送贺礼或信件。此外,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比如婚礼、寿宴等,人们也可以使用送使这个成语来形容以礼节的方式向主人表示敬意。
  • 故事起源
    关于送使的故事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起源,它是根据中国古代的外交礼仪和文化习惯而来的。在古代,君主或高级官员常常派遣使者去其他国家或地方,以表达友好、商讨事务或传递消息。这种派遣使者的行为被概括为“送使”,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 成语结构
    送使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送”和名词“使”组成。
  • 例句
    1. 他们派遣了一支代表团去送使,以表达对邻国的友好。2.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互相送使,共商合作事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送使”与“外交礼仪”或“派遣使者”等概念联系起来记忆。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国家的使者,要去其他国家送贺礼或传递重要信息的情景,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外交文化和礼仪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外交礼仪和派遣使者的相关知识。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礼仪相关的成语,比如“拜访”、“敬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送使去给爸爸妈妈送生日礼物。2. 小学生:我们班派了一位同学去送使给校长,感谢他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3. 中学生:在学校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派遣了一支代表团去送使给来访的外校学生。4. 大学生及以上:作为学校的代表,我有幸被派遣去送使给国际会议的主要嘉宾,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