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形
xiàng xíng
  • 拼 音:xiàng xíng
  • 注 音:ㄒㄧㄤˋ ㄒ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与某事物形状相似。《荀子·彊国》:“且上者下之师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犹响之应声,影之像形也。”

  • 基本含义
    形状像;外形相似
  • 详细解释
    指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形状、外貌相似,或者一个事物的形状、外貌与其本身相似。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外形、形状相似,或者人的相貌与某个形象相似的情况。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人间世》一书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鸟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玉石,觉得它的形状非常像自己,于是鸟飞到玉石上,立即被石头的重量压扁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形状相似不代表本质相同。
  • 成语结构
    主要由“像”和“形”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这个雕塑像形得栩栩如生,根本看不出是石头做的。2. 这幅画像形真神似,仿佛能够说话一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一个形状奇特的云朵,它像一只鸟在天空中飞翔,这样就能够记住“像形”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形影相吊”、“形影不离”等,来丰富对形状相似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块石头像形一个大大的心形。2. 初中生:这个雕塑像形得非常逼真,让人感觉就像是真的一样。3. 高中生:这幅画像形与真人一模一样,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