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籍
zhé jí
  • 拼 音:zhé jí
  • 注 音:ㄓㄜˊ ㄐ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謫藉 ”。古代登记谪降者的册籍。亦借指谪降者的行列。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某一辞朝列,二十三年。虽转郡符,未离謫籍。” 宋 秦观 《治势下》:“登老成於散地,擢忠鯁於謫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邹奕等诗文》:“今僕在謫籍中,年益以衰,身益以困,无復求伸之日。” 明 陈子龙 《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手持謫藉示上帝,欲追岁星归大荒。”

  • 基本含义
    被贬谪到外地,失去原有身份和地位。
  • 详细解释
    谪籍是指古代官员因犯错或受到不满而被贬谪到外地,失去原有的官职和地位。这是一种严厉的惩罚,意味着被迫离开家乡和亲人,被迫开始全新的生活。
  • 使用场景
    谪籍一词多用于描述被贬谪的官员,也可以用于形容被迫离开原有环境和地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被公司降职或被调离原有工作岗位的人。
  • 故事起源
    谪籍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官员的地位和身份非常重要,如果犯了错或得罪了上级,就有可能被贬谪到偏远地区。这是一种严厉的惩罚,旨在让官员警醒并惩罚其过错。
  • 成语结构
    谪籍由两个字组成,谪和籍。谪的意思是被贬谪,籍的意思是官职。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官员被贬谪失去官职的情况。
  • 例句
    1. 他因为犯了错误,被谪籍到偏远的山区。2. 那位曾经的大官员现在只能在农村谪籍过日子。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谪籍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被抓住后被绑在篮子里,然后被人扔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失去了原有的官职和地位。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贬谪、官员和地位相关的成语,如“流亡他乡”、“官官相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因为在学校捣乱,被老师谪籍到后排的座位。2. 初中生:这位优秀的学生因为作弊被发现,被学校谪籍到了一个较差的班级。3. 高中生:考试作弊被发现后,他被学校谪籍到了一个偏远的学校。4. 大学生:他因为在实习单位工作不称职,被公司谪籍到了一个地位较低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