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忽
huāng hū
  • 拼 音:huāng hū
  • 注 音:ㄏㄨㄤ ㄏ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遥远貌。《楚辞·九章·哀郢》:“发 郢都 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极。” 宋 陆游 《<吕居仁集>序》:“天下大川莫如 河 江 ,其源皆来自蛮夷荒忽辽絶之域,累数万里而后至中国,以注於海。”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蕃文》:“路远荒忽兮天茫茫,去海隅兮超 河 漳 。”
    (2).虚妄;荒诞。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晋 张华 令 丰城 令 雷焕 剖石函,得双剑。按本传,剑随亦化去。此固荒忽,未容於考信。” 金 王若虚 《<道学发源>后序》:“至其语道,则又例为荒忽之空谈,而不及於世用。”
    (3).反复多变貌。《汉书·萧望之传》:“《书》曰‘戎狄荒服’,言其来服,荒忽亡常。” 宋 欧阳修 《吏部尚书正肃吴公墓志铭》:“公以谓 元昊 虽名藩臣而实夷狄,其服叛荒忽不常。” 清 张穆 《海疆善后宜重守令论》:“﹝夷﹞犬羊之性,荒忽无常。”
    (1).模糊不清貌。《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洪兴祖 补注:“荒忽,不分明之貌。”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者归也,神者荒忽无形者也。” 清 潘耒 《华峰顶》诗:“渺茫夸 閬苑 ,荒忽求 蓬莱 。”
    (2).神思不定貌。《后汉书·下邳惠王衍传》:“ 衍 后病荒忽。”《资治通鉴·汉王莽始建国元年》:“﹝ 莽 妻﹞生四男; 宇获 前诛死, 安 颇荒忽,乃以 临 为皇太子,安为新嘉辟。”

  • 基本含义
    指行为荒唐、轻率,不加思考。
  • 详细解释
    荒忽是由“荒”和“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荒”表示荒唐、轻率,指行为不合乎常理;“忽”表示忽视、不重视,指对事情不加思考、不认真。荒忽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行为荒唐、轻率,不加思考的状态。
  • 使用场景
    荒忽常用于批评别人的不负责任、不认真的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自己在某些事情上草率、轻率的态度。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对重要的事情不加思考地草率处理,可以说他荒忽了工作。
  • 故事起源
    关于荒忽的故事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的意义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相符合。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荒唐、轻率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荒忽是一个形容词+动词的结构,形容词“荒”修饰动词“忽”。
  • 例句
    1. 他对重要的事情总是荒忽处理,没有一点责任心。2. 这个项目需要认真对待,不要荒忽了工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行走时,突然荒唐地跳起来,表示他的行为荒唐、轻率。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荒忽相关的成语,如“荒谬”、“荒唐”等。这些成语都与行为荒唐、轻率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荒忽地做完了作业,没有认真检查。初中生:他对考试荒忽不认真复习,结果成绩很差。高中生:在选专业的时候,不要荒忽选择,要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