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
lěng miàn
  • 拼 音:lěng miàn
  • 注 音:ㄌㄥˇ ㄇㄧ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冷面 lěngmiàn
    [stern;harsh] 形容态度严峻
    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明史·周新传》

  • 近义词

    冰脸

  • 详细解释

    (1).淡而不红的面色。 宋 苏轼 《岐亭》诗之四:“何从得此酒,冷面妬君赤。定应好事人,千石供 李白 。”
    (2).冷脸子。《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他日又赔茶赔酒。老娘支持得怕了,索性做个冷面,莫惯他罢。”《红楼梦》第六六回:“你不知道那 柳老二 那样一个标致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他都无情无义。”
    (3).谓态度严峻,铁面无私。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 常郡 司理 吴兆壆 , 闽 人也,冷面慈肠,信心而行,絶无顾忌。” 明 黄佐 《广州人物传》卷十四:“ 永乐 甲申,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要,敢直言,虽屡犯天威,言愈恳切不少变,贵戚皆畏之,目为冷面寒铁。人因称 新 曰冷面寒铁公。京师中或怖小儿,輒曰冷面寒铁公来,皆匿。”

  • 基本含义
    形容人冷漠、不热情的表情或态度。
  • 详细解释
    冷面是由“冷”和“面”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冷”表示冷漠、冷淡,而“面”指的是面孔、表情。冷面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或态度冷漠、不热情,不带任何笑容或温暖。
  • 使用场景
    冷面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流或互动时的冷漠态度,缺乏友善和热情。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对待陌生人、对待客户或对待他人的态度。
  • 故事起源
    关于冷面成语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来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喻世明言》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冷漠无情的官员对待百姓的故事,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另一种说法是来自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冷漠无情的商人对待客户的故事。
  • 成语结构
    冷面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冷”和名词“面”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保持着冷面,看起来毫无表情。2. 她的冷面让人感到很难接近。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冷面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脸上没有表情,冷冰冰的,就像面具一样。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冷面相关的成语,如冷若冰霜、冷眼旁观等。同时,可以学习类似的成语,如热情似火、笑容满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待新同学的态度冷面,没有主动和他们交朋友。2. 初中生:老师说了很多好话,可是他依旧面无表情,冷面如冰。3. 高中生:在面试时,要注意保持自信和热情,不要给人冷面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