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徒
liú tú
  • 拼 音:liú tú
  • 注 音:ㄌㄧㄨˊ ㄊ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被流放的囚徒。 明 高启 《托流人寄书家兄》诗:“不遇流徒謫戍边,家书那得去人传。”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热审减刑》:“国家讞狱,每岁小满以后,立秋以前,流徒笞杖,例从减等。”

  • 基本含义
    指漂泊流浪,没有固定居所。
  • 详细解释
    流徒是由“流”和“徒”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流”表示漂泊流动,“徒”表示没有固定居所,没有归宿。流徒形容一个人没有固定住所,四处漂泊流浪的状态。
  • 使用场景
    流徒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一个人失去了家园,四处流浪。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固定的职业或工作。
  • 故事起源
    流徒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洪传》中。故事中,王洪是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才华横溢,但由于时局动荡,他无法安定下来。他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居所,因此被称为“流徒”。
  • 成语结构
    流徒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从小就是一个流徒,从来没有固定的住所。2. 这个城市吸引了很多流徒,他们来到这里寻找机会。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流徒这个词语。将“流”联想为水流,表示流动;将“徒”联想为没有固定住所的人。将这两个联想起来,就可以记住流徒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流徒相关的成语,例如“流连忘返”、“流离失所”等,可以加深对流徒这个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想成为一只流徒猫,到处探索新的地方。初中生:他的父母离异了,他成了一个流徒,没有固定的住所。高中生:在大学毕业之后,我不想成为一个流徒,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